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我这一家子> 第123章 考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考试(1 / 2)

我这一家子 一梦禅觉 更新时间 2021-12-24

 家里黄脸婆和年轻美女同时站在我身边,对照是极其鲜щlā

结婚十年,刘玉芳让丹丹拖累着,后来搬家到镇上,整日忙碌不停,这时在我眼里,显得又瘦又黑,何况她不喜欢新潮,衣着装扮,略显土气,怎么说也比不过曹娟的。

隐约感觉到,曹娟对我,也许暗含一点倾慕之意!正如刘玉芳曾经掩饰不住对那个小白脸的留恋和顾盼一样。

当时听医院里的球友说,那位外乡的教师,原本是她家父母特意安排的婚事,说相貌没相貌,说气质没气质,小里小气的,俩人拍拖一两年,没扯结婚证,已经被她甩了,于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大龄女子,又成了自由的单身贵族,让本地的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们蜂拥而至,争相献殷勤,都希望捷足先登。

也不知为何,数月过后,见到曹娟,当着老婆大人的面,又有点想入非非了。

然而,结婚十年,林家和刘家,两边的亲戚,早已割舍不断,刘玉芳为老爸送了终,对岳父母,我虽然照顾不多,却也是一家子人了,舍弃旧人寻新欢,几乎没多少可能了。

于是,又见曹娟,刹那间,心跳平复,也很快守住了本心,对她,不过是浅浅的意淫,犹如欣赏一只花瓶,养眼而已。

以后两周,刘玉芳明明忙着,每次送岳母去卫生院理疗,却跟在一起,生怕我跟谁玩什么暧昧一般。

然而后来的几次,在卫生院的过道里,楼梯上,再没碰到过曹娟。

理疗半月,不见多少效果,后来听医院里的一位球友说了实话,说这康复理疗,没有个月,看不出明显变化的,像岳母这种情况,做不做理疗,都没多大关系的。

岳母住在安置小区的五楼,上下楼很不方便,三周后闹着回要石河村的老宅,俗话说久病无孝子,每天照料两个残疾人,我们的确心烦了,于是把她送了回去。

后来的半年,岳母一直住在石河村,由岳父照顾,我双休日的冷场那天,才回去探望一下,后来几乎忘了她,甚至一两月也不回老家。

乡下人命贱,自生自灭,生了大病,能不能康复,很多时候是听天由命。

岳母住在石河村几十年,习惯了,走亲戚时,天色稍晚,就闹着回家,生病后不肯住医院,感觉住在老宅里,比哪儿都舒服。后来的半年,她拄着一根锄头把子练习走路,做家务,扶着土墙上茅坑,甚至跟着岳父下地干活,也不知为何,比打针吃药还见效,慢慢的能自己走路了。

后来我和一位医生朋友谈到岳母,对方说,类似的病例中,没经过系统的理疗,能在家里康复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几乎称得上奇迹。

某月,搭载着刘玉芳和阳阳回石河村,推开老宅院门,岳母一瘸一拐,从堂屋里走出来迎接,见此情形,我和刘玉芳仿佛如释重负,暗暗松了一口气。

刘家几个子女得知老人康复的消息,都很欣慰。

然而脑梗的伤害是致命的,恢复了部分身体功能,岳母的智力和精神状况再也不如以前,走路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拖着,一踮一踮的,样子很难看,右手也一直耷拉着,稍稍复杂的动作就不能自主完成。

岳母康复,减轻了我们一家子的负担,随后一段日子,让两老住在石河村,十天半月才回去看望一下。

时间稍稍充裕,我迫不及待,三天两头去打球,泡茶馆,想找回那种闲散的心境。

某日,刘玉芳催促道:“龟儿子一有空就去坐茶馆,交驾校的那两千多学费,莫非白交?还不去练车!”

老婆大人的命令岂敢不从,我找到驾校的庄师傅,安排继续练科二。

古镇重建,旧的农贸市场拆了,正在施工兴建一个游乐小广场,练车场改在一处偏僻的山窝窝里,那儿有一所昔日的村小,师生合并到联校后,村小空着,学员们就在泥土操场上练车。

断断续续的,去山窝窝里连了两三个半日,报名的新学员越来越多,每次练车,半小时才轮到一次。

后来我发现,过去一起练车的师哥师姐们,早已过了科二,有的已拿到驾照,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这时的学员,一个也不认识。

新学员中,有一两人认识我,调侃道:“林老师,现在我们该叫你师弟喽。”

庄师傅站在旁边,笑道:“林老师一年前就报了名,按辈分该算老师兄了。”

科二对我来说,操作已经娴熟,就怕考试时粗心大意忘了细节,练两三场后,急切的请师傅预约考试。

在山窝窝里练车,一次没碰到过曹娟,我暗自认为,时间这么久了,也许她过了科二,若是运气好,拿了驾照也说不定。

所谓的师兄师妹,不当真的,要是离开驾校,这层简单的关系也没了,她是否过关,现在是否还在练车,我甚至懒得问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