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民民小说大学> 第二十章 2 网络语言不是确定知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2 网络语言不是确定知识(2 / 2)

民民小说大学 盛东风 更新时间 2021-12-23

太过先进的东西不会流行,而落后的东西倒往往可以的。

我们应该感谢孔子修礼记。采跨级认知对待具有跨级认知的人,才是对他的公平态度,采跨级认知对待孔子,才是对待孔子的公平态度。关键的,这样做对我们现代人才有利益。

有三个孔子:真实的孔子,留给专业的历史学家、广为流传的孔子和论语中的孔子,我们注意论语中的孔子,并通过更新对论语的解读,更新那个广为流传的孔子的形象。从顽固复辟论的那篇文章的结尾可以知道它是一篇旧运动会的批判文章,它在网络流行,意味着还有人热衷这个。而只搜索到这个,意味这个属于陈旧的理论好几十年了都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反思和更新了。意味我们的有些方面的理论分析研究工作是停滞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细致入微分析工作是正确的。运动会的定论也属于陈旧的历史了,主要的需要纠正,这对下一代有利,否则有害。

有人认为,它的危害是没有正确地对待历史,石要反问你一直保证自己都是正确地对待所有历史问题的啊?它的真正危害在于传递一个很有害的认识论、认识论的方法论,即根的危害。

顽固复辟论的文章代表那个时代进一步巩固了一种认识论,即将语言、认知当做确定的知识。

确定知识的认识缺失什么呢?打一个比方,a、b两个国家互为邻国,a在分界线的这边,b在分界线的那边,这边属于a国,那边属于b国。请问:分界线属于什么国?确定知识认识论缺失“分界线”的认知,成熟的心理、研究者的处理方法是善于在认识的时候将事物、语言放置在分界线上。即作为不确定知识。认识在先,认知之后而有信,笃信而饯行,呵呵!确定知识论者将对事物的认知、语言、理论放在“真”的位置,不容置疑,并拼了小命列举事实来证明它属于真!这种心理路程属于极端幼稚,现代人要不得的!研究者心理则将一切作为不确定(在认识的时候),即真假两可,然后假设;论证、推理;从而得出“真”或“假”的结论,而结论又可以进入第二轮的研究。研究者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确定知识论者则常常失败。将“轻信”作为对上当受骗者的认知级别属于“礼”级。而认识论的正确寻找已经来到“德”级了。

琢磨“德不孤,必有邻”,它属于一种信念,如果你知道“为什么”,那么认知属于“义”级,如果不知道则属于“礼”级。拿它作为标准来对照人的言行是否属于有德,美其名是明辨是非,其实认知仍然属于“礼”级,因为你只是拿它作为镜子来对照。这也是分析,但不是逻辑分析,而是对比分析。按这个信念的认知,德必然能够聚集人众。有德的人必然能够团结、聚集群众。

这包括反认知,真实的情况是:真的有德——聚集人群。被以为有德——聚集人群,比如骗子能够骗人而得逞一定是被以为有德的。不能聚集人群——真的没有德或德不够。不能聚集人群——无德或德不足!这是孔子的认知的反认知。由于没有涉及为什么“德不孤”,所以以上认知级别统统属于“礼”级。

在论语中,“德不孤,必有邻”还有后句,后句是前句的举例诠释,可以说它突出了前句中的“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德——距离美。个体的独立、自主、自由不会因为任何的人的德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是受到维护而变得更好了。这又是另一种德性——德的性质。这样的分析将我们带到了“义”级。这就是后面孔子讲“知德者鲜”的一个逻辑基础,即在他所处的时代,德的这种根本性质受到严重的践踏而实际没有什么德。

——即孔子憧憬我们所处的时代——尊重个体的独立、自主、自由!实现个体的独立、自主和自由,但同时又能够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而有无比力量的集体!——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德!道德。依据以上德的内涵,而有“同心同德”和“离心离德”的传统说法。要强调的是,在这里的德是将能力、知识纳入其中的,而现在平常所说的德是将能力排除在外的,甚至将知识排除在外,这样做不是轻视能力而是将能力与好心做一个区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