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史上最牛老师> 第三十七章 再添助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再添助力(2 / 2)

史上最牛老师 溪花静渚 更新时间 2021-12-05

看到整个书院这么大,学生这么多,张老夫人,满眼泪水。

不停念叨着:“我儿长大了,我儿子长大了。”

不停的询问张夫子在哪里,为何不见他在书院之类的。

只得借口在家里,明日过来看望。

可是时间越久,老太太警惕性越高,也是害怕有人闲言碎语,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一大早,秦文继续带着礼物看望张夫子。

就是害怕张老夫人听到什么,随意走动,破坏了自己的好事。

“什么,秦文又来了?不见不见!”张夫子赶紧摆手。

这个时候见什么,看自己的脸上都是一道道爪痕吗?

而且一看都是人为的。

这个时候岂不是丢人,丢大发了。

秦文也是好奇,为什么突然不见自己,看到四下无人,偷偷给仆人一点小钱。

马上喜笑颜开,赶紧拉秦文到一旁。

把昨天的经过,都讲述非常清楚。

憋的秦文脸红,硬是想笑,却笑不出来。

“劳烦禀报,张老夫人在书院住的很好。”秦文也不墨迹,直接搬出来杀手锏。

仆人自然对自己的主人脾性了解一下。

简单通报一下,秦文直接进去。

看到张夫子躺在床上,背对着秦文。

这个场面,有些诙谐搞笑。

“我们两个人的事情,何必牵扯到家人?秦文你不遵守江湖规矩!”竟然给自己讲江湖规矩。

可是自己又不是江湖人士,用的着江湖规矩吗?

“我对张老夫人只有无限的尊敬,想到张老夫人一辈子不容易。

培养出来一个孩子,在镇上有头有脸,想想背后吃了多少苦。

我这是不忍心这么伟大的母亲,在背后一只默默付出。

可怜张老夫人年纪大了,我孝敬她,享几天福,她啊,在书院一直跟我说你的事情呢。”

说完之后,秦文便不做声。

在应该闭嘴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话,这是秦文的真理。

自己的话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张夫子也知道自己的善意。

就看张夫子应该怎么取舍了。

其实张夫子已经泪流满面了,只是碍于秦文的面子,不想擦拭。

泪水已经浸湿枕头。

其实这么多年,他岂会不知道老娘不容易的道理,可是一旦自己想把她接过来。

自己的妻子都开始非常反对,也经常对自己又挖又啃!

苦不堪言,肉体和精神备受煎熬。

可是自己岂会这么容易答应,岂不是太便宜他了。

“改日我会亲自讲我的娘亲接回来,你我非亲非故,岂会让你照顾。”

哎呀,张夫子竟然还嘴硬。

既然如此,那就不装了,摊牌了。

来到床边,秦文一把拽过来张夫子,马上脸上都是几道血疤。

啧啧

太惨了,脸都快毁了。

看的出来张夫子的媳妇怨气究竟有多大。

“我们直接都坦白了,你来我书院,暂时我给你一个副院长的身份。

你老娘在我的书院,吃穿用度,都无需你担心,我想她非常乐意。

另外给你的承诺,一年二十两,夫人对于金钱的看重,我想张夫子心里清楚。”

说到这里的事情,看到张老夫子身体颤抖一下。

都成条件发射了,看来平常夫妻生活非常和睦啊。

再加一剂猛药。

“如果张夫子实在是不愿意,那我就聘请临近镇子上的人。

一个月十五两,人家非常开心,要我今天给答复。

看来一切是我多情了,无论如何也打动不了张夫子。”

“我的诚意,张夫子真的不敢动吗?”最后深情一问。

说罢,就开始出门。

而且毫不停留,径直出去。

看到秦文真走了,张夫子一跃而起,赶紧追了上去。

“秦院长,秦院长。”

看到张夫子赤着脚,拿着鞋子,追了上来。

心里便知道,事情成功了。

“我就知道张夫子与我是一类人,能够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秦文的话,让张夫子鄙夷。

我堂堂秀才,岂会与你是一类人,我可是文人。

“我同意了,只是你说的副院长和一个月二十两月钱的事情?”

“一言为定。”

两个人开始互相寒暄起来,相互吹嘘。

本来是敌对的两个人,立马感觉跟知己一般。

仿佛少了对方,就活不下去一样。

仆人听到看到都瞪大眼睛。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简直这么神奇。

有了张夫子的承诺,还有带来的书信,签好聘任协议。

秦文知道自己的这个事情成了,等了三日。

为了给张夫子一个台阶下,秦文带着奏乐,还有聘任礼单。

亲自来到张夫子面前,请求张夫子去书院教学。

这些秦文都可以理解。

毕竟都是读书人,脸皮薄。

需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不能让对方太难堪。

等了三日,秦文带着奏乐,吹吹打打。

跟承诺的一样,亲自来到张夫子家里,聘请张夫子。

一番辞让才可以,算是给足了张夫人面子。

事情答应了之后,张夫子也算是可以光明正大出入书院的地方。

第一个事情,就是看望自己的母亲。

母子两个人一见面,都哭成泪人。

“给他们一个独处的时间!”秦文带着孩子们都离开了。

看到张夫子竟然不能光明正大带着母亲回到家里。

九惜忍不住感叹道:“真是世态炎凉啊,谁想到风光的张夫子,还有这样的一面。”

“这就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们书院也不是看起来风光无限,其中滋味,只有我们知晓啊。”秦文也是有同感。

毕竟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有利有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