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带着水浒系统混大宋> 第一百八十九章 暴雨骤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九章 暴雨骤降(1 / 2)

 辽国的大臣们虽然都有侵宋的想法,但是具体细节想法各不相同。

不同之处就是用兵的力度。有的认为还是应当先试探一下大宋的虚实,毕竟有过一次兵败的经历,属于保守派。

有的认为应该出动大量兵力全面进攻,趁着大宋没有防备之机,迅速拿下大半的宋朝城池,狠狠地咬下一大块肉来,到那时大宋反应过来也晚了。

还有更激进的认为应该倾全国之力去侵占大宋,只要能拿下大量的大宋城池,即便自己的家丢了都行,是比划算的买卖。

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城池,完全跟大宋不一样,只有辽阔的草原,并不需要去固守。

面对大臣们的众意,大辽皇帝耶律延禧决定出动全国一半兵力去迅速攻占大宋北方诸城,如果顺利地话就一路南下,尽量抢占大宋的地盘。

耶律延禧这个决定属于折中的办法,所以众臣也都能接受。

辽国一直就对大宋虎视眈眈,金国的崛起让辽国这两年感到了压力,不但没有浇灭辽国的野心,反倒让辽国对大宋的贪念越来越深。

因为想要国家强大,最重要的就是资源,各方面的资源,有了丰富的资源辽国便会强大起来,到时候不管是谁都得对辽国俯首称臣。

某日,龙风云正在忙着练兵,突然得到消息,说是辽国举大军南下,在短短数日之内就连破大宋北方数座城池,已经攻打到山东和大名府一带了。

龙风云还真没想到。不久前辽国还认怂主动讲和,居然这么快就对大宋发兵了。

他更不知道的是,这一系列的事情其实都是他这个大蝴蝶所引发的效应。

“大宋要亡了吗?不应该这么快呀。”

龙风云即便历史学的不怎么样,不过对于大宋的这段历史还是知道的,历史上是宋金联手先灭掉了辽国,让后金国一路南下灭掉了宋朝,捉了宋徽宗和宋钦宗,是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靖康之耻。对于这段历史龙风云还是很清楚的,如今的情况从时间上和事态的发展上都已经脱离了原来的历史轨迹。

不过龙风云很快就像明白了,由于自己的加入,原本的历史轨迹早就已经偏离,所以这次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也就是说之后各国的命运谁也不知道终究会如何发展。

宋辽之间的战争是历史的必然,那个无形的天平是迟早要打破的,只是龙风云没想到来的这么快,不过对于此事龙风云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静观其变。

辽国这次按照计划行事,打了个闪电战,整整十五万大军兵分数路,同时向大宋发难。

大宋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削弱各个地方的兵力,把精兵列入禁军有中央管控,地方都是实力较弱厢军。如此情况下,北方边疆的城池根本抵挡不住突然袭来的辽军,可以说是一触即溃。

真定府、河间府、太原府、汾州、刑州、德州等大小城池相继沦陷,无一幸免,眼看已经攻到山东和大名府了。

当宋徽宗得知辽国举兵南下之时,已经有数个州县被攻占,顿时懵了,可谓是又惊惧又恼怒。

惊惧就不用说了,恼怒的是辽国出尔反尔,刚刚还来讲和,这转脸就来侵略,实在是背信弃义,卑鄙无耻。

眼下如何退敌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就打到他的家门口了,大名府和开封府的距离可是已经很近了,一旦大名府失守,那接下来就是他的皇城了。

宋徽宗连忙召集群臣议事,商议如何退敌。

但是商议的过程让宋徽宗十分失望,居然这个时候还有人提议议和。

连宋徽宗这个庸君都知道此次辽国背信弃义,其野心已经完全暴露,想要议和难比登天。

况且就算对方接受议和大宋也一定会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次辽国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居然动用了全国一半的兵力,要知道此时辽国与金国一直有摩擦,属于敌对状态,既然辽国敢动用一半的兵力来侵略自己一定是野心极大。

再者一味地忍让只能让辽国越来越强大和猖獗,今天答应割地献城,明日的胃口可能会更大,永远得不到满足。

宋徽宗这次终于清醒了,英明了一把,果断否定了议和的提议,只商讨如何退敌之事。

但是结果让宋徽宗十分寒心,整个朝堂之上没有一人主动站出来为他分忧,都是互相推诿,没有一个敢来担起这份重任。

朝堂上这些家伙连剿灭一些山贼草寇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更别提面对如狼似虎的辽国大军了。

“你们……”

宋徽宗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时候脑海里竟然出现了龙风云和刘渊的身影。

“要是他们在就好了”

宋徽宗这时候想起了龙风云,想当初龙风云几乎以一己之力就剿灭了方腊百万之众,那是何等的勇武,何等的让人心安,每次传来的都是捷报,那段日子可以说是宋徽宗心情最好,最放心的时候,只要有龙风云在他就从不用担心战败,是真正的高枕无忧,除了常年与西夏交战的西军,只有龙风云能让他如此省心。

可是如今龙风云不但不能为己效力,反倒成了反叛之人还夺走了他的两个城池,想到这里顿时感到心烦意乱,脸色十分的难看。

众大臣一直盯着宋徽宗的脸色,都担心点自己的名,让他们去带兵抗辽,见宋徽宗脸色难看不由得停止了相互推荐,一时噤若寒蝉,没人再敢出声。

“谭稹”

宋徽宗皱着眉头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目光定在了谭稹的身上,开口唤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