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江湖十九年> 第十三章、聆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聆秘(2 / 2)

江湖十九年 菊文若 更新时间 2021-11-23

其时距离靖难之变,已经过了将近八十年,倘若这位太监是十几岁之时遭遇靖难之变,从皇宫逃逸出来,然后一直活到那时才寿终正寝,那么与墓中所见的情况正好契合。</p>

由此陈大通推断,这位太监极有可能是文华殿的值事太监,正是那个时候趁乱从宫中流窜出来,奉建文帝之旨意,身上携带有藏宝图。于是,陈大通便努力揣摩“笔落惊风藏宝图”这句话的意思,但想来想去都不得其解。</p>

后来,陈大通抚摸墓碑,忽然发现那青石上面的文字笔画尖细,不似锤子凿上去的那么粗拙,反倒象是尖锐的铁器刻划而成,大抵韩孟远的绰号“笔落惊风”在江湖也小有名气,便自然联想到他的身上。</p>

随后陈大通派属下四处寻访,果然打听到韩孟远前不久曾在南京盘桓过一段时间。于是推想韩孟远独自游历至此,偶然遇见这位姓严的老太监。多半老太监正值重病缠身,贫困潦倒,韩孟远见他可怜,便悉心照料,临终前老太监便将藏宝图托付给了韩孟远,却不料这些天的谈话内容被那只八哥学了去,终日里在林中学舌。</p>

陈大通惊喜若狂,开始筹划夺图的计策。陈大通一边派遣属下持帖去见韩孟远,邀请他去到杭州海沙帮总舵小聚,言道仰慕韩孟远已久,并有要事相商。另一边却暗中联系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伴梅庄前来助援。</p>

出于私心,陈大通向这四家帮会隐瞒了建文帝藏宝图的实情,只说跟韩孟远有梁子要解决,希望前来作个鉴证,必要的时候再帮忙出手,并许以每家二千两白银的酬谢。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伴梅庄只是浙江和福建地方上的小帮派,平素与海沙帮皆有往来,在重金相约之下,便邀请到了各派头脸人物。</p>

不久请柬就送到了韩孟远的手里。然而铁笔门与海沙帮天各一方,向来交情甚淡,韩孟远便多了一份戒备,半路上他察觉有异,未进海沙帮的大门就掉头便走。随后遭遇拦截,双方言语不和,就动起手来,韩孟远身受几处创伤,仍是逃逸而去。据说是韩孟远率先下手,事出突然,陈大通防备不及,以致当场丧命。伴梅庄的大庄主原本是陆登云,在这番打斗中也身受重伤,随后不治而亡,便将产业传给了当时的二庄主丁若泉。而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也都有重要人物死伤,就此便结下了仇怨。</p>

</p>

海沙帮人众自知本派势力有限,对建文帝藏宝图也不再抱有幻想,但忿恨无从发泄,便将韩孟远得到藏宝图的消息公布江湖,意欲致之死地。如此以来,“笔落惊风”韩孟远自然难有安宁的日子,其人就彻底在江湖上销声匿迹,至今是死是活无人知晓。</p>

根据济尘大师的分析,二十年后韩孟远突然重现江湖,异常不合乎情理。江湖中对建文帝藏宝图垂涎三尺者可谓大有人在,皆欲不择手段而得之。如今韩孟远敢于公开现身,几乎就等于是找死。</p>

现今事端的挑起者,关键是那个不知名的中年头陀。此人由伴梅庄凌子丰最先接触到,并将此消息报知丁若泉。问题是韩孟远的出现过于突兀,难道丁若泉、凌子丰这两位久在江湖混迹的人物,竟不明白这么浅显的道理?而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这些帮派为甚么都想不到其中厉害?此处存在极大的疑点。丁若泉为何要去兰溪与那位头陀会面?为何又带那么少的帮手?</p>

假使忽略上述疑问,韩孟远敢于出现,此事按常理推测,只有三种可能:其一,韩孟远武功已臻一流高手的境界,足以独步武林,傲视群雄。其二,那宝藏他已挖掘到手,且寻来了非常过硬的靠山或帮手。其三,这韩孟远不是真的,有人假借他的名字意图挑起江湖争端。</p>

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就韩孟远个人资质而言,自行修炼也不能进步如此神速,除非有极大的福缘,遇上世外高人传授,或恰巧得到稀世秘籍,方能练就绝顶的武功,因此第一种可能微乎其微。</p>

第二种宝藏已经得手的可能性也不大,据传那藏宝图只有图形并无文字,极难揣摩,必须找到建文帝的后人,方能破解。</p>

如此看来,只剩下第三种的可能性很大,眼前这个韩孟远显然并非货真价实,济尘已指出了其武功来历,他很可能是山东崂山望海观的人,但挑起江湖争端又是为了甚么?整个阴谋的最终想达到何种目的?</p>

当前粉墨登场的人物已尽数归西,但他们只是一群傀儡,其身后还有一个阴险无比的主谋。因此,伴梅庄是必定要去的,可惜凌子丰死了,找寻并营救丁若泉夫妇成为当务之急。然后,就是要找到那个头陀,还有从背后点穴擒拿丁素月的中年人。</p>

仅是这件事情就已经缠七杂八,我觉得跟着济尘大师,就快要变成侦探了。(新书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多谢童鞋们的热情支持!O(∩_∩)O~)</p>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