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之西州制霸> 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过一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过一劫(2 / 2)

在洛阳之变后,刘范在朝廷的势力全部被清除出去,留下的巨大的官职空缺,被其他势力所填补。其杨彪也有。除了那些人以外,杨彪没有什么朋党。但对于杨彪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用这些朋党巩固在朝廷里的地位,而不是把其一人‘浪’费在凶险的并州。

杨彪素来知道董卓嗜杀成‘性’,万一他举荐一个人为并州刺史,很有可能会被董卓暗杀。杨彪也不是没有想过举荐其他人的朋党为并州刺史,如国舅何进,司徒袁隗,十常‘侍’。但现在朝廷经历了洛阳之变这个重新洗牌后,各方都在努力站稳脚跟,保护在洛阳之变获得的政治利益。谁都没有闲人去管并州刺史那点破事。倘若杨彪提出了刺史策,但是其他势力又懒得‘浪’费自己的党羽,对他的提议置之不理,充耳不闻,那杨彪经过前两策成功实施所积攒起来的威望,又会跌入低谷。杨彪多年从政,岂会不知这等道理?

再有,杨彪认为,现在朝廷无论派不派遣刺史,都对局势没什么重大影响。董卓现在势力大减,连黑山军都不敢轻易招惹,对朝廷自然是服服帖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只要董卓一日势力不增,并州还是朝廷的并州。

况且,杨彪仔细想了想,留下董卓,对于朝廷也是很有好处的。在北方,一个曾经一任打败匈奴人的董卓,可以用来威慑匈奴人。匈奴人和乌桓人,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忠犬。在凉州未平、黄巾未平以前,大多数的时候,朝廷都会征调匈奴人和乌桓人去镇压。

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在原有的历史轨迹,凉州未曾安定,而且叛‘乱’四起。朝廷遣名将张温,去幽州征召乌桓人去平定凉州之‘乱’。但是当时的朝廷太穷,给不起乌桓人的劳务费。况且朝廷多次征调,让乌桓人死伤惨重,生产停滞,由此心生怨怼。所以张纯和张举利用了乌桓人的反抗心理,带领乌桓人发动了乌桓之‘乱’。

次匈奴人入侵并州,其实原因也不只是抢掠物资,也有和乌桓人一样的原因。匈奴人也多次被朝廷征调,主要用于平定国内的农民起义。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原来的历史轨迹,白‘波’军于并州的西河郡和河东郡崛起。而河东郡正和洛阳城所在的河南郡接壤,咫尺之遥。

为了应对白‘波’军的威胁,朝廷征调了时任匈奴单于的羌渠的大儿子于夫罗,带领两三万匈奴骑兵进驻并州。结果没多久之后,汉灵帝刘宏暴毙而亡,之后又发生了董卓进京、酸枣联盟,东汉国内一片‘乱’起。于夫罗趁此机会,先是抢走了蔡琰,又和白‘波’军和解,双方一起抢掠并州。

而在这个时空,董卓击败匈奴人,未免会让匈奴人对朝廷更加心生恨意。而匈奴人是朝廷手最锋利的剑之一,另一剑是乌桓人。失去对匈奴人的控制,朝廷的军事力量会大大降低,并徒增一个敌人。这时候,让董卓继续保持对匈奴人一定的威慑,朝廷才能继续利用匈奴人。

所以,基于这些考虑,杨彪还是决定放过董卓一马。董卓由此逃过一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