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印度洋上的风> 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设新中国的标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设新中国的标准(2 / 2)

印度洋上的风 水飞云 更新时间 2019-08-28

但是对于这些战争中打过来的伟人们,军事强大就够了。当周建军在报告中提到,蓝海国已经能够自行制造射程达到10000公里的舰载核武器和导弹驱逐舰、导弹巡洋舰时,一直为华夏无真正海军之痛,饱受列强之苦的的朱、林两位军事大拿都兴奋的站了起来。

当周建军提到,蓝海国能大量生产领先世界的45A式主战坦克时,林公这位见识过苏联坦克和德国坦克的军事天才眼中闪烁的都是激动的光芒。

这几位在会议之前,都被毛伟人隐晦的暗示了蓝海国的来历。毛伟人在会前做的基础工作,和会议开始周建军的表态,以及报告,都让这几位伟人对蓝海国这个“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十分的感兴趣。虽然打消了他们对合作建设国家的疑虑,但是又对蓝海国的真实能力更加向往。

这几位几乎忘却了外交礼仪,纷纷要求到蓝海国进行参观和学习。这本来就是蓝海国的打算,只有让事实说服这些伟人,才能真正的让这些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伟人们心服口服,才能按照蓝海国的想法慢慢勾绘新中国的蓝图。

听完报告之后。双方还就合作的形式进行了商量。蓝海国不愿意结盟,这令华夏国的领导们十分惊讶。

“一旦结盟,这么一个庞大的组织绝对会引起敌视。”周建军解释道。虽然蓝海国目前并不惧怕这点,但是悄悄的建设,远远比大张旗鼓的吸引眼球好。等到蓝海国和华夏共和国发展起来后,再嚣张不迟。

另外蓝海国还提出,蓝海国的支援建设必须是“有偿的”。蓝海国说穿了是一个改良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模式。既然是商品经济,就有多种模式的经济模式。蓝海国提出的代价就是,蓝海国国家提供的援助技术、物资和人员必须以人口的形式归还。蓝海国私人建设的企业,提供的技术和物资设备等必须进行等价的交换,交换的内容必须是双方接受的东西。

这令在座的华夏国领导们十分不快。先前听到蓝海国采用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形式,这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们就有很大的意见,但是这些伟人们还是理解了蓝海国建国的艰难。自己奋斗了一辈子,才建立了新中国。别人蓝海国奋斗了8年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自己没有资格去说别人什么。

但是蓝海国提出承认蓝海国民间在华投资的经济地位,这令这群**者真的感到了愤怒。这是想削弱华夏国的政治基础。难道蓝海国的这帮人不是毛伟人暗示的“后世掉过来的林妹妹?”难道他们不是**员?这已经不是有偿援建的问题,这根子上是选择国家基础的问题。

面对伟人们的愤怒,周建军早有准备。在蓝海国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么一个场面。蓝海国就是要用这个问题来提醒这些华夏国的精英们,不是主义相同的国家也能进行合作。

“合作和赎回”蓝海国给出的答案就是这一句话。其实在异时空的新中国建国伊始,对待民族资本家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这项政策执行到最后发生了偏差而已。但是蓝海国不是民族资产阶级,蓝海国有实力保证这项政策不会执行成极端政策。

“先合作办厂,先合作提高各方面的基础,待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行赎回,这本来就是一个消灭资产阶级的手段”理论大家毛伟人和刘伟人马上就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他们本来在建国前就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经过蓝海国人员的解释,更加清楚了其中的核心。

不过蓝海国的存在,必定会使他们的想法与真实的行为有所偏差。作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潮中熏陶下的蓝海领导人们,压根就没有想过继续在华夏大陆上推行纯粹的@@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这群伟人中另一位杰出的一员在经历了百折而得出的结论。

邓伟人如此成功的改变了异时空的华夏大陆,他在七十年代末期发动的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影响了整个华夏大陆几十年。并且成功的将华夏大陆从不切合国情的意识形态争执的泥潭中带领出来,走上的富强之路。

军人出身的蓝海国领导们更多奉行的标准却是“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