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印度洋上的风>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内战对蓝海国的影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内战对蓝海国的影响(2 / 2)

印度洋上的风 水飞云 更新时间 2019-08-28

陆地上的移民队伍也是由200辆卡车组成的庞大车队,一次性也能移民8000-10000人。不过陆地的移民并不是全部都乘坐汽车来迁移。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有组织的行军。到1946年,蓝海国通过西缅甸和北缅甸移民的大部分是云贵川的移民,或者是从中原征召的经过短暂培训的士兵。

海路运输的大部分是沿海省份的一户户人家。大量的人口从华夏大陆可能爆发内战的区域提前移民了。这部分人大部分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城镇居民。守在土地之上的村间地头百姓可不知道蓝海国还是什么海蓝国。他们只知道守住故土。

蓝海国向这些城镇人员承诺安排到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城市,对贫农和无地产者承诺给予南非的土地,对于有田地者,蓝海国承诺在蓝海国南非地区给予相应的土地补偿。对于富有的工商业者和小资本家。蓝海国的移民机构承诺帮助在阿曼或者是马达加斯加上建厂或者开办商业店面。这些优厚的措施和大陆上不停的战争都让大量的,各阶层的人员愿意远离故土前往遥远的非洲。

所以46年的移民素质是非常高的。这也是蓝海国的威名日盛,重庆政府太令人失望的缘故。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精英们满以为抗战结束,可以好好治理国家了,但是现实让爱国志士们失望了。在严重的失落感下,大批的中产阶级和有产阶级都决定移民蓝海。

此时的重庆政府为了一统山河,根本不会考虑这些民族的精英的流失对国家的影响。这些有产阶级和知识家庭的移民,给蓝海国带来了空前多的各类人才。蓝海国也想尽了办法来给予这些移民以优厚的条件。这些条件又反过来影响了华夏大陆上迟疑观望的一大批人。46年的这批高素质的移民其实在往后的蓝海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认清了重庆政府,离开了故土,来到了蓝海国,已经把蓝海国当作了自己新的故乡。他们大概是蓝海国在华夏内战中最大的收获吧。

除了最大的那支移民船队,还有另一只船队也能运送移民5万人左右,这两支船队从华夏大陆的沿海到马达加斯加大约要有25天左右。也就是说,2-3个月内蓝海国能通过海路移民11-13万人。按照这个速度和战争的持续时间,蓝海国能在47年全年通过海运移民50万人到马达加斯加或者是南非。尽管数量如此巨大,但是相对于华夏大陆沿海的人口基数,这根本不算什么。

这么大规模的移民是件非常艰巨的工作,不过好在蓝海国已经有了丰富的移民经验。组织机构和各类预防措施都很健全。蓝海国通过42年的少量移民、43、44年的有意识移民和45年、46年的大规模移民,已经将近48万华夏儿女安全的移民到了马达加斯加岛,近17万人安全移民到阿曼。有了这些成功的经验,相信继续扩大移民规模和移民更多的华人前往蓝海国是不成问题的。

只要保持目前的移民势头,蓝海国就能在1950年前让阿曼、新加坡、塞舌尔、毛里求斯、马尔代夫的主要民族是汉人。甚至能在南非、马达加斯加主要核心区域造成局部的汉族数量优势。不过从西缅甸联邦移民阿曼的速度似乎慢了点,主要问题出在滇缅公里上,这段路消耗的时间太长。蓝海国决定从实兑修一条铁路穿越若开山脉前往曼德勒。这样就可以利用日军在缅甸修建的密支那到曼德勒的铁路,进行移民。今后也可以将这条铁路延续,连接云南和整个华夏大陆。这条铁路就由缅甸当地人和移民一同开始修建。这不仅对移民,对将来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蓝海国在战后甚至没有在马达加斯加修一条铁路连接新京市到马达加斯加的南部,而是首先在西缅甸修建了这条艰难的大山里的铁路。“一切为了移民”程建中在铁路建设的申报文件上如是批复。

不过要想真正的让华人能完全控制西缅甸、马达加斯加、南非、锡兰和莫桑比克等本土人较多的地区,那还需要漫长而艰巨的移民过程。“移民”已经成为了蓝海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