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自汉代以来就是一座经久不衰的名城。到了本朝初年,洪武四年(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以辽东州郡地图及兵马钱粮数目清册交给明朝,表示投降,明太祖朱元璋高兴地嘉奖了刘益,同时置辽东卫指挥使司,不久又改为定辽都卫指挥使司。这是明在辽阳设治之始。洪武八年,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以后逐渐展,总辖辽东地区二十五卫,辽阳成了明朝统治辽东乃至全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朝在辽阳历二百余年的经营,其城周围十六里二百九十五步,居东北诸城之,城内人口众多,街衢繁华。
杨镐在辽阳多少还保有一点威信,李家将及辽东都司的一些人都把他看做挡箭牌,朝廷追究职责时他们会毫不犹豫把杨镐推出去。而如今,他们明面上还是把杨镐当做辽阳守城主将。所有人无论战守都没有信心,都在打算突围。
川军秦良玉部先锋部队突击到辽阳城下时,努尔哈赤的部队刚刚开始从沈阳南下,还没到达辽阳。此时如果辽阳明军能出城接应,秦良玉部川军至少能打进城内得到休整。
然后,辽阳明军在觉围城八旗兵都去城东方向阻击川军时,却乘机从辽阳城西门突围而出,跑了。
石砫土司军的先锋,副将秦邦屏、秦民屏两兄弟突击到太子河边时,已经觉了包围辽阳的八旗兵兵力并不多。他们很不明白为什么在敌军兵力空虚的情况下,辽阳明军不出城接应,以为八旗兵另外有埋伏,加上天色已晚,一边在太子河边扎营,一边派使者去辽阳联系杨镐所部明军。
结果,川军的军使大惊失色地连夜跑了回来,报告说辽阳已是空城,3万守城明军不知去向。
秦家兄弟大惊,立刻传令拔营撤退,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八旗兵包围辽阳的部队全数压了上来,死死把川军前锋部队拖在太子河边。等到天光大亮,努尔哈赤的八旗主力部队连夜急行军,及时出现在了太子河北岸。川军先锋白杆兵部队成了孤军,在重围中拼死抵抗,杀死八旗精锐数千人后,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灭,一万川军白杆兵战士只有百余人逃脱了死局。
……
与此同时,朝鲜国平壤城西的大同江两岸,中华军步军部队正在准备登6。无数黑衣士兵大背着燧枪,攀着渔网般的绳网往下爬,换乘到小艇上,然后再向江岸上冲击。这种登6作战流程是中华军十几年来展成熟的,如今中华军使用起来可谓熟门熟路。
数十艘吃水较浅的炮舰、快舰扯着风帆在大同江来回穿梭,不断地用这些战舰上总计2oo门以上的大炮不断轰击大同江两岸,将稀稀拉拉的朝鲜军队不断驱散。数百艘多桨蜈蚣艇铺满了大同江面,水手6战队琉球总队的2ooo名6战队员正在6续登上大同江北岸,作为登6前锋部队在大同江北岸开辟桥头堡。不过,预料中的朝鲜军反击没有生,沿江的朝鲜军防御几乎等于零。
朝鲜人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会有人从海上打到这里来。
载运着巨大臼炮的轰击船次出现在战场,中华军改造了两艘平底沙船,每艘船甲板上铺满沙子堆满沙袋,加固了船体,在甲板上安放了巨大的震天雷臼炮。轰击船到达炮击阵位时,放倒了桅杆,甲板上清理一空,然后就开始以四分钟一的度,用5oo斤到1ooo斤的重型铁质爆炸开花弹轰击平壤城南的朝鲜军堡垒工事。
平壤城南的朝鲜军几处堡垒很快被中华军水手6战队攻占,其余的朝鲜军沿江堡垒不是被轰击船轰成了渣子,就是主动举手投降。
中华军朝鲜行军总管是第一师师长赵铁,此刻已经登上了大同江北岸,正在原先朝鲜军把守的川洞堡上观察着平壤方向。
“第五师师长颜思齐派人前来报告:第五师第二营已经占领了大同江以南的重要交通要道中和,并且无一伤亡。”
“水手6战队琉球总队急报:6战队三个哨队已经占领平壤城东的野院,与数千朝鲜平安道军队对峙,请求增派援军……”
“第一师师属骑兵营急报:本部已袭占平壤城城北十里外的乾福山,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第一师监军官曹泰替赵铁接过报告,兴奋地说:“赵大哥,我军从突入大同江口开始,不过三天工夫就已经打到平壤城下,实在是太顺利了!”
赵铁放下望眼镜,冷冷一笑:“这朝鲜藩**队就是豆腐渣一般,我军攻占大同江口的镇南浦、铁岛和黄州,用了不过两天时间,我军只损失了三人,受伤五十余人,真不知道打从倭**队撤离后,这二十年朝鲜军队到底在干什么。”
这时天色已晚,两艘中华军轰击船刚刚在平壤南城大同门外渡口停泊,开始直接轰击平壤城墙工事。其他还有十多艘炮舰也在大同门外渡口位置靠岸停泊,连续用大炮轰击平壤城防系统。
整整一天的登6作战,朝鲜军队没有组织起一次像样的反击,中华军各处登6场、桥头堡都安然度过了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