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家天下> 南朝奇人陆法和(终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南朝奇人陆法和(终篇)(1 / 2)

家天下 易与容 更新时间 2021-11-08

 二十一,萧绎</p>

接到回报,萧绎松了口气。随即心头又有些沉重。萧衍的子孙个个都是博学之士。或许有许多奇怪的个人毛病,但至少都不是笨蛋。西魏对江陵城的威胁,萧绎如何不知。当初在灭侯景后,许多朝臣建议将首都迁回建康。建康不但是旧都,而且北面隔着长江,以南朝的水军优势,安全性无庸置疑。而江陵位于江北,西魏铁骑可以轻易攻到城下,安全系数实在太低。但因建康皇宫被王琳部下烧光,回去的话要从头经营,日子过得非常艰苦。萧绎犹豫再三,最终决定留守江陵。</p>

但既然留守江陵,那就必须扫清江北障碍。襄阳的萧?做为依附西魏的梁朝皇室,需要首先除去。以他对南朝的熟悉及号召力,再加对水军战法的娴熟,绝对是与江陵势不两立的存在。除此以外,长江上游的益州也是攸关存亡的战略要地,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这些,萧绎全都知道!</p>

然而萧绎有苦难言。连年战事早已掏虚南朝。兵疲将惰,久战必危。打仗就是赌博,一打起来胜负难知。萧绎在心态上是个典型的文人。他自己也常:“我跟臣下的文人比,文采有余。但要讲起战策武略、骑射弓马,那就差部下的战将很多了。”</p>

事实也是如此,萧绎就连对臣下训话几句,都是典雅华丽的文章。可是一讲起战事,萧绎就大皱眉头。这玩意不但粗俗可厌,而且危险之极,实在只有那些北方蛮夷才能乐此不疲、不死不休。咱们雅士的方式,是所谓“羽扇纶巾,谈笑灭敌”,何必非得在刀枪尖上搏出一个个吃相难看的胜利?</p>

所以萧绎的想法是,不如用外交手段先稳住边境,等梁国缓过劲来,再找时机慢慢恢复疆土。萧?当然可厌,但是他背后就是西魏。萧绎深知这些蛮夷的性格。那就是一群野狼,没事都要咬你几口。陆法和要是主动攻击萧?,那不等于捅上马蜂窝,给了对方即时动手的借口吗?在打完这一连串战事后,毫不停歇的再跟西魏大干一场,萧绎已经实在没有这个胆力。</p>

萧绎在江陵叹息筹划的时候,郢州的陆法和也没闲着。他的密探不断发回各方情报。尤其是江陵方面的。萧绎的想法很快被他弄明。对此他只能报以苦笑。先恢复,再进取,想法倒是不错。问题是,敌人会给你这个机会吗?须知你想休养生息的关头,也正是敌国“趁你病,要你命”的绝佳时机。哪朝哪代,成功者不是迎难而上,逆取顺守的?</p>

黄石公三略所谓: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一昧退让、防御,国家必然会被逐渐削弱。实例如北宋、清末。反之,一昧用强,四面树敌,攻击性太过,容易因一次失手便造成国家的总崩溃,例如苻坚、拿破仑)。过度黩武固然凶险,可是过于软弱照样是成不了事的。既然是你不打,对方也要逼着你打的形势,与其被动防御,当然不如主动进取。须知攻击比防御节省兵力(攻击可以自由选择,对方却得四处分兵防御),而且将战火烧到对方国境,即使不胜,也能极大削弱敌国国力。实力强弱是相对的,对方削弱,即等于己方的加强。这种思路怎么就不能转换过来呢?</p>

归根结蒂,萧绎只是个文人而已!陆法和仰天长叹。对之,陆法和毫无办法。就如他对华夏政治的现实无可奈何一样。总之,尽人事,听天命吧!</p>

萧绎区分不清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充满侥幸心理,江陵的危机已经不可避免。但危机未必不是机会。陆法和开始为那一天精心准备。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如能抓住,未必不能翻盘。</p>

二十二,结局</p>

就象那个“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大家七嘴八舌提醒萧绎的时候,似乎根本只是个吓唬人的故事。等到大家的警惕有所放松的时候,狼却突然出现。</p>

梁元帝承圣三年(五五四年)九月二十二,西魏派遣柱国大将军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领军五万,对江陵城展开突袭。</p>

十月九日,大军开出长安。十月十日,南梁武宁郡(湖北荆门市北)太守宗均报告发现西魏军大举南下的迹象。江陵城内对此展开讨论。许多人都认为这种可能不大。于是萧绎派了个使者前往长安询问。</p>

十月十三,于谨大军抵达襄樊。萧?闻讯,当即派兵与之一同南下。十月十四,萧绎的使者兼密探到达石梵(湖北潜江北),还是看不见魏军,派人报告情报有误,边疆安然无事。萧绎且信且疑。理智上,他是深知西魏的危险的。情感上,他却充满侥幸心理。希望能在繁盛的江陵城安稳终老。不用迁都到建康开荒,也不用面对残酷的江陵防御战。</p>

本来这段时间他正对百官讲课,讲的是《老子》这种高级哲学。到此也停了。但到十月十七,又恢复讲课。百官身穿戎装听讲。十月二十一日夜,萧绎登上凤皇阁观看天象,大惊失色道:“客星侵入轸宿和翼宿,这次要完蛋了。”妃嫔们被他的悲观论调感染,吓得哭成一片。</p>

陆法和自有他的私人情报系统,听到回报的这种怪异现状,陆法和心情沉痛,又有哭笑不得。萧绎在如此紧急的关头,决断不够,意志软弱的文人本色表露无余。不急于布置军事,却故作悠闲讲解老庄。还莫名其妙在自己内部制造恐慌,撒播失败主义的情绪。如此种种,简直荒谬绝伦。这样的心态之下,他深知萧绎已经凶多吉少。但他还想最后努力一次。</p>

当月,陆法和迅速组织了一只援军,从郢州转入汉口,想要赶赴江陵增援。走到半路,萧绎的使者却已挡在路上,严令他退回郢州。萧绎声称自己就能对付魏军,让陆法和守牢郢州就好。</p>

很难想象萧绎此际的心理。或许是觉得陆法和兵力不够,去了也没多大作用。或许是猜忌陆法和早先的预警,怕他有什么难测举动。又或者干脆就是脸上挂不住,不想当面见到他。最后,还有可能是按他的布置,臣下应该各守其位,各负其责。将陆法和安置在郢州,可以是对他的防备,然而从另一方面,又命尝不能是对王僧辩的防备呢?调远的来增援,近的安守防区不动,未必就不是一种“远调近防”的帝王心术!</p>

陆法和猜测不到这个文人皇帝的想法。事实上也已不必再做这种无用功了。到此地步,陆法和万念俱灰,退军回到郢州,在城墙上刷了一层白灰,自己身穿丧服,坐在苇草编的席子上一整天,这才把丧服脱了。</p>

他的这种举动,事实上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抗议萧绎对内察察,对外昏昏的统驭之术。</p>

十一月,魏军渡过汉水,正式对江陵及周围城邑展开攻击。之前萧绎有大把的时间迁都躲避。打起来之后如果意志坚决,措施得力,也未必不能撑到援军前来。他虽然拒绝了陆法和的救援,但却连下急诏催促江东的王僧辩与岭南的王琳率军解围。王僧辩行动迟缓,态度暧昧,王琳却是当即上路,昼夜兼程往回急赶。派出的信使赶到时,江陵城还没攻破。只要他能多撑几天,王琳的大军很有希望及时赶至。然而萧绎不但连出昏招,到最后更连抵抗意志都已消磨。</p>

最后危急关头,原侯景部将谢答仁建议突围。萧绎向来不善骑马,谢答仁他可以扶持萧绎。本来萧绎已经接受,但被王褒进了谗言,认为谢答仁这种降将居心叵测。萧绎就改了主意。谢答仁又建议可以放弃外城,收罗五千精兵死守子城。又被王褒劝阻。反而对他闭门不见。谢答仁无奈之下,痛哭呕血而去。从此在史书中消隐。</p>

谢答仁一去,江陵城随即被攻破。众大臣纷纷投降,江陵战士却大多还有血性。南城被攻破,北城仍坚持苦战到天黑。直到败讯传来,将士才纷纷散去。</p>

萧绎被俘后,西魏将之交给盟友萧?处置。萧?与他有杀兄之仇,毫不客气以土囊将之压毙。</p>

消息传到郢州,陆法和仰天长叹。又穿上丧服,哭泣祭拜。客观的,陆法和出道以来,萧绎对之相当不错。连番加官,直至司徒,爵位封到极高的公爵。如今落到这个下场,身为部下,陆法和当然悲痛。</p>

二十三,归宿</p>

事到如今,连老大都挂了,以陆法和的身份地位,在南朝已无势力可以依附。此时王琳大军救援不及,就地占据湘洲。王僧辩控制江东。这是南朝两股最大势力。而且彼此必不肯居于对方之下。另一个枭雄陈霸先也野心勃勃。为争大权,南朝的内战还有得打。陆法和实力不足,在南朝政界的号召力也不够。身在郢州,北方、西面是萧?和西魏,东北是齐国,西南是王湘,东面是王僧辩,想要打出头,简直难比登天。而且对这种内耗的战事,陆法和毫无一打的兴致。</p>

陆法和喟叹良久,最终决定:既然救不了整个天下,那么只能对自己的身边人负责。</p>

西魏杀了萧绎,陆法和绝不能投他。王僧辩在此事中行动迟缓,有很大的出卖萧绎嫌疑。王琳一介勇夫,根本不是干大事的材料。何况彼此同朝为臣,以自己的地位去投,也是很难有好下场的。唯一能投的,那就是北齐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