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血色辛亥> 第163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2 / 2)

血色辛亥 水宴千军 更新时间 2019-08-26

不过,这个时候,王麟最担心的还是南京方面的问题。此刻,王麟在孙武、蔡济民、林述庆等人的陪同下,再一次登上金陵城楼,远眺长江上下,望着从四面八方不断向南京云集过来的“革命军人”,心情十分复杂。

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府南京之后,各地纷纷拉起而又开不出饷的民军,顿时闻风向南京进。孙大总统提出北伐之后,各地民军更是蜂拥而来,短短数天,南京城内外,已经聚集了将近2o万的“革命军人”。

开始两天,有着鄂军在维护秩序,情况还好,各地到陆军部请饷请械的军官,举动也都十分文明。但是接连几次请不到饷械,这些革命军官兵顿时有些sao然:不是说大总统带回了几千万美金的款项么,怎么连咱们区区一点卖命钱都不下来?难道大总统所说他没有带回分文,竟然是真的?

想起这些事情,王麟不由得暗暗摇头,忧心不已:“摇清兄,你对孙先生倡议的‘北伐’怎么看?”

“还不是雷声大,雨点xiao?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孙总统两手空空而来,用什么动北伐?”孙武摇头不屑道。本来,他坐上陆军部次长的位置,也算得偿所愿,因此对鼎立推荐他上位的王麟十分感jī。但是,他就任之后,很快就感觉到了不如意。在他眼中,孙、黄的见识都不过尔尔,所以上任之初,他立即献纳了煌煌万言的建策书,要代孙、黄谋划,然而,孙、黄接过他的上书,扫过几眼便弃置一旁,孙武满腔热切,落得这个下场,内心十分不平,由此对孙、黄啧有烦言。

“也不能这么说,袁世凯欺人太甚,咄咄bī人,四处进攻各地的革命军,咱们岂能不还以颜色?”林述庆反驳道。他早就与蔡济民称兄道弟,如今与湖北过来的王麟、孙武等人也都走得很近,因此言语中并无顾忌。

“嘿嘿,要有这个实力才行啊!南京城内外,现在倒是有近2o万的‘军队’,可惜多数不过是听说咱们孙大总统携带了几千万的美金回来,想来hún一份饷的,如今,饷都不下去,又谈何北伐?老实告诉你们,前日安徽都督李烈钧派专使来,说军饷奇缺,要求拨给二十万元。孙大总统倒是慷慨,大笔一挥,当即批复拨给二十万。但来人拿着批条到财政部一看,库中仅存十元大洋。”孙武说着说着语气有点沉痛,不管怎么说他心中终究还是挂念着革命大局。

这个事情,王麟也听说了。如今,南京临时政fǔ虽然成立了,但各省对于税收都截留自用,即使力tǐng南京临时政fǔ的沪军都督陈其美,也不过一次xìng支援了二千元。

昨天,孙文为此还sī下对王麟诉苦:“倘若数日之内没有足够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则军队恐怕不得不解散,而革命政fǔ也将面临瓦解的命运!”言下之意,要王麟解一部分款项来南京救急。

虽然王麟早就抱定在孙文面前哭穷的宗旨,至此也不得不极为rou痛地,一次xìng支援南京二十万元。孙文以己度人,本以为湖北方面拿不出多少钱,见王麟如此“慷慨”,不禁大喜过望,对他赞不绝口。

但是,王麟深知,百万元以下的款项对于如今的临时政fǔ,实在不过是杯水车薪,到手即尽。南京临时政fǔ的财政问题,根本就是一个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自己要想放眼长远的话,对临时政fǔ的财政支持就只能适可而止。

然而,王麟更知道,孙文没有实力动“北伐”,却有不得不虚张声势、倡议“北伐”的苦衷。

自从袁世凯调兵遣将,一系列安排布置下去之后,数日之间,南京临时政fǔ迭接警电。

先是,山西都督阎锡山来电,报告说吴禄贞伤重不治,撒手西去,临死之前留下遗言,以自己能亲见中华民国成立而欣慰,又说自己只恨不能亲提一旅之师,犁庭扫穴,彻底推翻清室。并嘱咐南方同志当再接再厉,出师北伐,完成革命。

惊闻噩耗,刚刚成立的南京临时政fǔ,立刻召开了最高规格的追悼会。孙文百忙之中,颁了第一号抚恤令,追赠吴禄贞陆军大将军。孙文还亲自主持了吴禄贞的追悼会,亲书祭文: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义江淮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关山万里提兵燕蓟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廷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蜂虿肆毒人之云亡百身莫赎

黄兴、王麟等人也都纷纷亲书挽联,深情哀悼。一些与吴禄贞jiao情深厚、或对他倾慕有加的革命军人,则纷纷上书南京临时政fǔ,要求出师北伐,为吴禄贞报仇雪恨。

恰巧此时,太原失守,阎锡山告急之电,络绎传来,陕西潼关及皖北方面,亦飞书求救,警讯迭传。

孙文及南京临时政fǔ诸人,顿时手忙脚1uan。孙文与袁世凯可谓不谋而合,都想出了软、硬两手对策。

软的一手,自是由孙文向袁世凯继续表明“虚位以待”之心。就职第二天,孙文接到袁世凯的复电:“孙逸仙君鉴:电悉。君主共和问题,现方付国民公决,无从预揣。临时政fǔ之说,未敢预闻。谬承奖you,愧不克当。惟希谅鉴为幸!”为安袁世凯之心,很快,孙文又向袁世凯拍了第二封电报:“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民主君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有公论。文承各省推举,誓词具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you致之意,则误会矣。”

但是,袁世凯连连出招,北洋军将纷纷叫嚣南下,请战进攻南京,南京临时政fǔ也不能太过示弱,必须以硬对硬,以“北伐”对抗“南下”。更何况南京临时政fǔ成立,光复各省军民士气大振,各地军民纷纷请战,北伐北伐的呼声,达于极点。革命党jī进派的报纸,更是把袁世凯骂得一文不值,不是说他满奴,就是骂他汉贼,初出茅庐的青年报人邵飘萍在杭州《汉民日报》上,表尖锐评论称:“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袁贼不死,大1uan不止!”

上海等地各种北伐团、北伐队、女子精武军等等名目,更是不知添了凡几。昔日的梨园名角,楚馆歌娼,也纷纷登报,要卸下优孟衣冠、跳脱平康贱里,参加北伐军,作一回北伐英雄(雌)。

舆论、军心如此,临时大总统孙文只得俯顺舆情,号召各省组织北伐军,并布檄文,明令北伐。

“摇清大哥所说诚然不错,但是孙先生有孙先生的难处。‘北伐’虽然目前实际上办不到,但这个口号还是很有用的。老袁想用军事手段胁迫咱们就范,倡议‘北伐’就等于明确告诉他,他打错了算盘,将来谈条件时,咱们也不必让步太多。”王麟思前想后,还是婉转对孙武劝说道。

“嘿,道理上是如此,南京如今的这近2o万军队,虽然名目众多,不相统属,大多数也只是来hún碗饭吃的,谈不上有什么革命精神和战斗力,但毕竟不完全是个摆设,袁老贼想要军事解决,就得掂量掂量。”孙武对此倒是十分认同。

王麟点点头,正要继续说话,这时耳边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王都督,大事不好!上海陶焕卿先生被歹人刺杀身亡,光复军和浙军的军官们群情汹汹,纷纷闹着要回军上海,为陶先生报仇。大总统和黄总长正在安抚他们,他们派我来请您立刻去总统府,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