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三百零四章 匠营“薪资”双轨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四章 匠营“薪资”双轨制(2 / 2)

汉末第一兵法家 南宫我梦 更新时间 2022-03-09

而给火把做个防雨板,给断了枪杆换跟新枪杆这种乱七八糟的杂活,工作量不大,且事情繁杂,没办法还按计件的。

李孟羲想到的解决思路是,木匠营分两种“工资”模式,一种计件拿工资,一种拿基本工资。

做板车的,做好一辆板车,发一定量的粮食。

做杂活的,每月拿粮,平时干活,活多少不确定。

计件好管理,可拿基本工资的,分派杂活怎么分派,还是麻烦。

拿了基本工资,等于是,干多干少都一样,就没办法起到激赏效果了。

既然最低工资制无法激赏,那换个角度考虑,激赏的正收益不管了,尽可能避免分配不公的负收益,则可以做到。

李孟羲思前想后,终于选到了一个完美的方流制。

比如甲乙丙丁四个人,有活来了,不管什么活,不管轻重,甲先做,甲做完了,再来活,乙做,然后轮到丙,丁。

因为轮换,碰到的活轻重全靠运气,很公平。

于是,虽说没了激赏提高不了生产积极性,但做到了分配公平,却也避免了降低生产积极性的负面因素。

还剩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给这些干杂活的木匠,“工资”该一个月给多少粮合适呢?

还有,今天第一辆板车也诞生于木匠营。

该给木匠们多少粮食合适呢?

薪资如果说得和劳动强度和劳动工时挂钩的话,那么,一天的工时,得赏粮多少合适?

一天一斤粮?

再有。

干杂活的木匠,得轮换着分活,可怎么确保工作一定是一个个轮换下去的呢,万一负责这件事的人员有私心,把重活交给别人,把轻活交给跟自己关系好的人,这样一定会积累矛盾。

缺乏监管,也没办法监管,并且合格低级管理者其实很缺乏。

李孟羲边走边想好久,好一会儿,想出了办法,把最后的这一点不足给解决了。

既然干杂活的木匠们干活是轮换的——那负责分活人也每隔天轮换一次,这样就避免了品行不堪的人长久在团体内部造成的矛盾引发更大的矛盾。

姑且称之为——双规轮换法吧。李孟羲如是想到。

自认为这个轮换法很好,李孟羲便触类旁通的想到,那……战兵营的什长伍长,能不能也轮换着来当?

再一想,可能不妥。

木匠营管理人员轮换,只是为了避免一些内部矛盾,而战兵营的低级军官,需要一定的能力人才能担任。

能力不足士卒轮换当了什长,是对整支军队战力的摧残。

想到这里,李孟羲突然想起了军官轮换制度。

在前世,好像为了锻炼新兵让每个新兵都有管理能力,部队的新兵好像是每周轮换着当班长的。

这个方法或许还真的有可取之处。但李孟羲细想了之后,认为现在通过轮换培养低级军官的方法根本不可行。

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

把人轮换着来当班长,确实可以起到对所有人的锻炼作用,但是同时,让每个人管理能力的成型,变慢了数倍。

义军的伍长什长,管理能力普遍缺乏,正急需先把一批合格的低级军官培养锻炼出来呢,拖慢成长速度,实属得不偿失。

轮换培养低级军官的方法很好,有借鉴的地方,但这个方法使用的条件是,得有稳定的根据地,和平稳的外部环境,才可以从容的把新兵轮流培养。

从没见过有哪国军队,阵地上打着仗呢,还想着轮流培养每一位士兵,简直找死和蠢不可及。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iiread澶y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c€傘€?p

现在义军正是战争状态,不可用轮流培养的方法。chaptererro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