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这件东西不够真。不过,却不是赝品,而是晚清民国的仿品。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会儿之后,张老也没有再卖关子,直接给出了答案,并且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你们仔细看这个鼻烟壶,胎釉虽然洁白匀净,但与乾隆时代的真品相比,就显得不够jg细。而且密度低,釉面有细小棕眼。
顿了下,张老一掂量,示意道:胎骨薄手头轻,拿起来发飘,可见胎质不够坚密细腻。还有这颜料的彩质不够jg细,彩层较厚,彩面光泽欠活,颜sè浓而过艳。尤其是画风,彩sè与绘画联系起来看,笔法呆板,没有多种彩sè重叠地反复地皱擦点染的特点。
总而言之,这是晚清民国时候的仿品,仿得十分逼真。但是与乾隆时期的古月轩鼻烟壶相比,还有一点细微差异。
放下了鼻烟壶,张老有些遗憾道:东西真的不错,可惜没到那个年代。
听到这话,底下不少人轻轻叹气,这些都是觉得鼻烟壶是乾隆年间珍品的人,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鼻烟壶的主人。
其实,张老的一席话下来,几乎每个见解,都比较主观。但是,却没有人质疑,甚至那些觉得鼻烟壶是乾隆珍品的人,也暗叹是自己看走眼了。
这种信服与承认,圈外人很难理解。有的时候,他们总是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怎么看,都是真的东西,而专家一上手,一摸,就说是假的。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并不是什么盲从,而是一种信任。相信张老本身的经验积累知识素养,相信张老的人品,更加相信张老比自己看得准。
所谓的经验与积累,听起来十分空洞。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这是存在的。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可以依靠经验和感觉,做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
经验丰富的鉴定家,在通常的情况下,也属于这类人。就好比让一个大学生,去做十以内的加减法,基本不可能出错。错有失误,那也是极其低微的概率。
所以,当张老作出判断之后,众人一致认可。其中包括王观也没有丝毫的怀疑,只不是出于对比验证,开启了特殊能力。凝神一看,只见那只鼻烟壶上,浮动着一层淡白sè的宝光。就知道其中的真伪与年代,都全被张老说中了。
王观也不觉得奇怪,收藏圈子不比其他,不是论资排辈的地方,你享有这么高的声誉,那么就应该有与之匹配的实力。
好了,鼻烟壶先放一放。
就在这时,周老开口了,笑着说道: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件宝物。
说话之间,工作人员走来,小心把鼻烟壶搁到旁边。与此同时,第三件藏品也慢慢的在展台下面上升出来。
第三件宝物,竟然是一幅字画。对于字画,王观的了解不多,只是知道,字画的鉴定,似乎比瓷器古玉之类,更加困难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