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新中华1903> 182袁世凯复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2袁世凯复出(2 / 2)

新中华1903 小柯 更新时间 2021-10-18

“洋人?”载沣透露出一种意外,问道:“洋人说什么了?”</p>

“洋人说,朝廷启用袁宫保,方是明智之举,可解决暴民之乱。”</p>

载沣怒拍了拍公台,骂道:“你只听洋人的,不听我的了?洋人说要用袁世凯,我这次偏不用袁世凯,我看洋人怎得。”</p>

“摄政王,不可意气用事啊,”官员再磕了个响头,泣拜道:“洋人是小,前线逼宫将士是大啊,前线北洋军将领说不启用袁宫保,就不与逆党作战啊。”</p>

“你说什么?你给我再说一遍。”载沣全身惨白,毫无血色,双手颤抖,惊问道。</p>

“正是如此啊,摄政王,”官员醒了醒鼻子,说道,“不用袁宫保,北洋军拒不作战。”</p>

载沣闻后脑子一片空白,失了神,他呆呆地坐了许久,大约有好几个时辰,终于,紧闭闸门的嘴唇微微开张,吐出了几个字:“下旨,准。”</p>

官帽一到手,袁世凯便象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袁世凯初九由安阳动身,当天到郑州,第二天驻信阳,第三天到孝感,第四天便到达前线,真可谓是兵贵神速。同时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奏请由冯国璋接替荫昌第一军军统职务。</p>

于是,升了官的冯国璋也象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领着北洋军就向革命军发动猛攻,汉口保卫战打响。</p>

袁世凯毕竟是老辣的军事统帅,一出手便尽显其军事才能:第一军以荫昌为军统。由陆军第四镇和第二镇的混成第三协、第六镇的混成第十一协编成。该军第四镇即向孝感附近集中,第三协及第十一协二十二标速趋滠口,掩护大军南下。</p>

第二军以军谘府正使冯国璋为军统。由陆军第五镇、第三镇的混成第五协、第二十镇的混成第三十九协编成。“迅速筹备,听候调遣”。</p>

第三军以贝勒载涛为军统。由禁卫军、陆军第一镇编成。“驻守近畿,专司巡护”。</p>

10月17日,荫昌到达信阳,坐镇指挥。袁世凯一面要挟清廷,一面又对清廷表示忠心,于19日奏陈在冀鲁豫招募一万二千五百人,编成湖北巡防军二十五个营(后更名为武卫右军),参加对起义军的“围剿”。</p>

同时,在袁世凯的要求下,清廷还派出海军助战,海军统制萨镇冰亲自把舵,率领海军乘夜由阳逻驶入滠河,从谌家矶帅伦造纸厂重炮轰击埋伏在三道桥一带的革命军,陆上清军再次得到海上火力支援,自然是士气大振,步兵从滠口沿铁路开始进行了强火力的正面进攻,另一支清军从岱家山向刘家庙、三道桥进行侧面进攻,来了一个双管齐下。</p>

为了应对清军的大举进攻,湖北军政府于10月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清军南下。10月28日,清军占领大智门,革命军据守歆生路,依托坚固房屋,多次打退敌人进攻。29日,清军在优势炮火支援下,不断向前推进,相继攻占歆生路口及华商跑马场。革命军退守玉带门及歆生路以南街市。这时,代理第四协统领谢元恺等领导骨干先后牺牲,前线指挥官张景良又藏匿不出(后来发现张已通敌,便军前正@法),前线指挥乏人,部队开始涣散。</p>

在这紧急关头,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黄兴于28日到达武昌,被推为武汉革命军总司令。29日,黄兴设司令部于汉口满春茶园,并立即到前线视察部队,组织反击。黄兴甚至专门做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黄兴到”三个大字,大旗所到之处,革命军士气无不振奋。</p>

但是,士气归士气,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不是区区一个黄兴就能改变的。黄兴在担任了战时总司令官的这一段期间,亲自率领革命军战士在汉阳的前线,与清军奋力抗战了二十多天。可是,由于清军在兵力、武器等方面都占了绝对的优势,于是,汉阳不得不于二十七日失陷,革命军只好选择退守到了武昌。这个时候,黄兴开始觉得如果再继续作战下去,那将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还不如干脆放弃了武昌城,进而转攻南京,等到革命军占领了南京之后,再专门训练一支精锐的军队,前来收复武昌。但是,他的这个意见竟然遭到了武昌地区所有革命党人的极力反对。这样,作为战时总司令官的黄兴,他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通过,于是,会议也就不欢而散了。就在当天的晚上,黄兴便毅然辞去了战时总司令官之职,乘船赶往上海。</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