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1908之钢铁雄心> 第四百三十五章 预警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五章 预警机(1 / 2)

 暂且不提那个捡肥皂的典故,在做好了全部准备后,南云忠一指挥着联合舰队向夏威夷驶去。</p>

这支由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从千岛群岛启航东进。</p>

为了尽可能的增加隐蔽性,山本五十六选择的是冬季多风,往来船只较少的北航线,并且采取无线电静默等隐蔽手段。</p>

在航母舰队的旗舰“赤城号”上,南云忠一中将正端坐在舰桥上观看着海上的日出。</p>

和后世许多人想的可能有些不同,的确,山本五十六确实是“空袭珍珠港”策划者和指挥者,但是真正的实施者其实是南云忠一,而山本五十六这个策划者其实并没有跟随舰队一起行动——————当时山本五十六连同他的旗舰“长门号”战列舰,其实都在本土的濑户内海柱岛锚地…“帝国兴亡在此一战吗…”</p>

看着海上的日出,南云叹息道。</p>

没有人知道,作为航母舰队指挥的南云忠一其实是鱼雷战专家出身,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听从参谋。</p>

事实上和山本五十六一样,其实南云忠一也是反对同美国开战的将领,因为就和山本五十六一样,南云忠一也很清楚美国的庞大战争潜力。</p>

而且和不少同胞不同的是,南云和山本五十六等人一样,都将中国视为威胁而非振兴“东亚文明”的伙伴,至于信任就更谈不上了。</p>

只不过作为海军将领,最后南云还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奉命指挥这支庞大的远征舰队。</p>

虽然山本是战略决策者,但是作为一线指挥官的南云忠一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战役的胜败。而作为这次行动的激烈反对者,南云会被任命为指挥的原因就是他的长处。</p>

没错,南云的确是出身于鱼雷科,但是水雷战专家就是航海的专家,就在大家为了如何隐秘远航三千海里而头疼的时候,南云却表示航海的事情大家就不要犯愁了。</p>

“只要你们能飞得起来,扔得下去炸弹,炸得掉美国船,我就肯定能带你们到你们指定的地方。”</p>

在历史上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也证明南云确实做到了这一点。</p>

“南云阁下,海风这么大,您要不要先回去休息一下?”</p>

就在南云忠一坐在那里看着海上日出的时候,“赤城号”的舰长长谷川喜一大佐站了出来,在这么说的时候长谷川喜一的脸上多少还带了点担心。</p>

也难怪,毕竟南云忠一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作为海军将领南云也算是习惯了海上生活,但现在毕竟时间尚早,低温加上海风什么的…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是在去袭击美国人的路上,沿途数千公里,如果半岛上南云忠一这个指挥官病了甚至是挂了的话,那热闹可就大了…事实上南云忠一的身子骨可能比长谷川喜一想象的还要好,只不过现在南云忠一心里的压力极大,所以像长谷川喜一担忧的那种情况会出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p>

就在长谷川喜一想着应该如何先将南云忠一劝回去,至少等到气候稍微暖和一些在出来的时候,坐在那里的南云忠一却开口道。</p>

“长谷川君,你觉得,现在中国人在做什么?”</p>

在做什么?自然是在监视着这支舰队…</p>

或许南云忠一和长谷川喜一根本不知道,虽然他们的行动自以为隐秘,但从计划开始就一直在国社政府的监控之下…————————————————————</p>

“还真是一支庞大的舰队呢…”</p>

就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高空,一名雷达兵正一边注视着显示器上传达的讯息,一边对身边的同伴笑着道。</p>

旁边的同伴听到他的话,虽然也点了点头,但却是不屑的道。</p>

“还不错,不过和我们的大洋舰队比可就差远了…”</p>

虽然在后世严光只是一个半吊子的军迷,但是发动机和雷达等技术的重要性,就算是严光这种半吊子也很清楚。</p>

因此在雷达技术被研发出来后,严光就一直在这方面投入巨资。</p>

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法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发明出雷达的国家,但是由于严光对这方面的关注,所以中国一直在雷达的研究和应用上,一直都领先于世界各国。</p>

并不只是在一些重要边关、港口和海岸设立雷达站,甚至就连较大型的军舰上也设立了新型的舰载雷达。</p>

对于雷达这种新型装备的重视,是从上到下的,毕竟装备了雷达后,在各种演习中展现的优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p>

也因此,当雷达随着技术的进步,能够将体积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对严光提出的“将雷达装到飞机上”的建议后,很快就得到了国防部的响应,毕竟如果能将雷达装上飞机的话,那最后享受好处的就不只是海军了…在载机的挑选问题上到是没什么,毕竟这时候的雷达体积都不小,既然是用来做“预警机”的,那么载机的体积和航程自然是越大越好,而当时空军合适的载机屈指可数…真正有问题的是雷达的型号,虽说中国在雷达领域上一直处于国际最前沿,但雷达毕竟属于较新的科技,雷达的实用化更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情,而且绝大部分型号的雷达体积都很大,只适合安装在足够大型的军舰上,想要挑选一种雷达装到飞机上,哪怕是空军最大型的飞机也是件很难的事情…符合条件,体积足够小的雷达到不是没有,问题是这几种型号的雷达功率不足,性能上并不符合海军和空军的要求。而性能足够的,又因为体积的关系没法被飞机使用…最后没办法,国防部也只能一边让下面的人先进性雷达装机测试,一边拨款研究新的雷达。</p>

由于新雷达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来,因此国防部并没有像原计划那样,用现有的机型做雷达的载机,而是选择了空军正在试飞中的新型四发大型轰炸机。</p>

超过六千公里的航程,巨大的起飞重量,在性能上类似B-29的新型轰炸机,在空军看来绝对是最适合的载机选择。</p>

毕竟这一时期的雷达,想要性能合适的话体积就绝对小不了,如此一来最合适的就只有新型号的轰炸机了…虽然H-40是作为轰炸机存在的,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过搭载雷达充作“预警机”的问题,好在这个时代的飞机还不像后世那么考究,稍微改动一下都需要到风洞里去吹个一两万遍,而且当时空军也没有更适合的机型了。</p>

毕竟像H-40这种航程超过6000公里,滞空时间16个小时的飞机可不好找,尤其是在不需要搭载笨重的重型航弹后,多余的空间还能永远装载更多的燃料,使H-40的航程达到更远的程度,何况重新设计一架专用型的话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在时间上也不够用了。</p>

另外H-40首次使用了加压机舱,机员无须长时间戴上氧气罩及忍受严寒。不过作为轰炸机H-40并非整个机体都有加压,轰炸舱因为要能够在空中打开是没有加压的。机内只有机首部份的驾驶室、和机尾后枪手使用的部份才有加压,两者之间以一条小隧道连接。</p>

同时考虑到人有三急,人在天上飞了十多个小时不急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H-40上甚至还有一个简陋的厕所…由于H-40的原型机很早就开始试飞了,所以真正的问题还是雷达什么时候能出来,好在这方面的技术一向进步很快,所以等到苏德战争前国防军内已经有至少10架YJ-40飞机服役。</p>

这十架预警机主要在南俄和海参威等地区使用,用来监视俄国人和日本人的动向,不过由于机密程度上YJ-40和凌波级航母的等级是一样的,所以外界知晓的人并不是很多。</p>

YJ-40装备着一部采用S波段的预警雷达,峰值功率高达0.8~1kW,天线直径2.4米,重量318公斤,是当时最大的机载雷达,它对低空飞机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100公里,对海面大型舰艇可达320公里。</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