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以内阁首辅黄立极为首,还有内阁大学士顾允厚、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李邦华、刑部尚书郑三俊四人。
在这里的大明重臣五人或许勉强可以算得上是大明朝堂中的保守派。
没有办法,他们这些人绝对算不上是真正的保守派,反对派,他们也是支持皇帝的变法大业的,不然他们这些人也不能座上这个位置。
尤其是这位内阁首辅黄立极,在当今皇帝登基之初处理魏忠贤之时,很多人都认为当时的三位内阁大学士很快就会去职了,已经有不少人摩拳擦掌准备竞争这几个内阁大学士的职务了。
而事实上也差不多,在短时间内很快当时的三位内阁大学士离开了两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内阁首辅竟然是如此的屹立不倒,在崇祯年间又做了近五年的内阁首辅。
甚至在现在看来若是没有什么突发事件,这位首辅还能再做好几年。
这之中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这位内阁首辅也是支持变法的,他几乎没有坚定反对过这位皇帝的大政策。
对于这一点儿,黄立极自己也是极为骄傲的,他经常在心中颇为自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实在是太正确了。
现在的他完全可以说是大明此次变法的最大功臣了,这一点儿是谁也不能否认的,毕竟他是此时大明的第一文臣。
此时黄府中的五人都算的上是变法的支持着,他们这一批人和周府那一批人最大的差别仅仅是对变法的想法、进度有些不同。
以黄立极为首的众人也认为变法是正确的,大明是应该变法,但变法当缓缓图之,他们认为当今皇帝的所作所为太着急了,皇帝实在是有些年轻气盛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赌徒。
而且皇帝的变法目标太大了,按照他们对当今皇帝的了解,皇帝心中的目标有些不切实际了,仅仅是那被皇帝掀开的小小一角就让他们心惊胆颤。
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一旦动了就绝对是会引起轩然大波。
就像今年的盐政变法,在当初商议新法时,众人就认为皇帝的想法太石破天惊了,在他们看来,完全可以在大明之前的盐法上改变就足够了。
可惜在皇帝的坚持下他们只能竭尽所能的进行挽回,最终有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最终的结果没有出乎黄立极等人的预料,这样一份激进的方案在全国各地引起了不小的抵制。
而且这样的抵制还不断的扩展到之前早已经颁布实行的变法方案。
这样的情况直接让黄立极等“保守派”声望大震。
“诸位同僚,现在皇上直接废除口赋,这是直接向全国官员开诚布公了,接下来地方上的抵制必然会大幅降低。
皇上这一次的操作实在是高啊!”,李邦华很是佩服得对众人说道。
“是啊,这一年来虽然各地暗地里的抵制不断,但在皇上和我等的压制下,盐政的变革还是在艰难的推动。
到了这个时候,各地早已经是强弩之末,此次皇上直接出招可谓是直击重点。
之后朝廷只要态度坚定,雷厉风行之下,相信地方上的那些官员大多数都是一些聪明人,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至于其他人,不过土鸡瓦狗罢了。”,顾允厚开口道。
黄立极听得此话不由得长叹一声。
“确实是如此啊,吾皇果然是非同一般,年纪轻轻就能把握如此时机,又有如此之魄力!
废除口赋这一招绝对就是神来之笔,这一招在之前本官真的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也不敢想。
这实行数千年的政策皇帝竟然眼都不眨的给废除了,这一次绝对能让朝野中那些反对派彻底明白皇帝的决心啊。
我们都是大明之臣,那些官员究竟会如何做我等还不清楚?
这一次,朝廷又取得了胜利,皇上的变法大业再次前进了一大步。
实在是不敢想象,如此激烈、牵扯如此巨大的新盐法就要这样彻底执行完成了。
难道皇上真的是“生而知之”不成?
难道我等的坚持真的有问题吗?
难道真的是我等错了吗?”
说到最后,黄立极声音越来越低,声音之中都带了一些茫然。
听得这话,在场众人一时间竟然有些措手不及,在场中人意志最为坚定的大明首辅今日竟然有些动摇了。
“哎!”,又一声长叹之声传来。
发出声音的正是场中的二号人物郭允厚。
“不仅仅是黄大人,本官也是颇为疑惑,按常理说我等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缓缓推进也错了吗?
但是这几年来皇上的每一步在我等看来几乎都是颇为激进的,但是皇上每一次都成功了,或许过程中有那么一些波折。
这实在是太打击人了啊!”
众人都沉默了,良久王永光缓缓开口道:“或许吧,不管如何,我们是没有错的,或许只能是就是皇上实在是太圣明了。”
“哈哈,正是如此,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问心无愧。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郑大人的编纂新法之事啊,现在来看此次编写新法皇上可是要动真格啊。”
“确是,皇上还准备让那些西洋人参与其中,说是要取长补短。”
“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郑大人此次你可是重任在身啊。”
讨论起新法,众人皆有了精神,兴奋的开始谈论,大家都是有一些断案经验的,心中对于《大明律》也有颇多意见的。
……
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