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这江华岛距离大陆实在是太近了,建奴若真是下定了不计代价的强攻,李倧完全没有信心能够守着这座岛屿,于是他就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中,只是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心中所想罢了。
谁又能想到,堂堂的朝鲜大王,在建奴入侵之际,最担心的不是如何抵御建奴,保护国家的千万黎民,而是担心自己的小命?而且对这些完全不放在心上。
现在沈器远带回家的消息旁边彻底松了口气,自己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保证。在之前的辽东之中大明的水师发挥极大的作用的消息他还是知道的,因此他对于这五千人能否保护住自己的安全,他完全没有担忧。
良久,李倧才收回了笑容,心中想道:既然寡人已经安全,那么接下来就要全力守卫朝鲜了,我朝鲜国祚决不能出现问题,万恶的建奴,当杀!
………
到了这个时候,经过了十数天的大规模搜寻,简直就是刮地三尺后,阿敏带领的一万两千大军终于找到了二十万石的粮食!
而为了“寻找”这么多的粮食,仅仅半月时间,被建奴杀死的普通朝鲜百姓就超过了五万人!
看着眼前这些庞大的粮食,阿敏很是满意,有了这些粮食此次出征的目的可以说是已经达成了。现在既然粮食够了,那就该考虑接下来的行动了,那么我大军到底是回盛京还是继续南下进攻呢?
阿敏一时间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大金自己的粮食很快就要耗尽了,皇太极他们还在眼巴巴的等着自己呢!
但是现在也是占领朝鲜、增强大金实力的大好机会,阿敏不想就这么放弃,而且阿敏自己心中的野心也要求他不能这么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阿敏做出了如下布置,他派出了五千军队咋送数万朝鲜百姓运送二十万石粮食到盛京,而自己带着剩下的七千人继续守着平壤城,并最终等待之后大金派来援兵增强他的力量。
于是,浩浩荡荡的运粮队伍出动了,他们慢悠悠的离开了平壤城,一路向盛京而去。
就在平壤的阿敏也没有闲着,在他看来按照现在的情况,他的占领朝鲜的计划现阶段皇太极等人根本就不会同意的,原因也很是简单。
大金征服朝鲜问题并不大,虽然可能灭国时朝鲜军民的战斗意志会更强,但是对上大金军队还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这一点阿敏从来都没有怀疑,同样他也相信皇太极等人也能够看到这一点。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占领了朝鲜之后怎么办?
首先是朝鲜这么一个千万人口的地方该怎么统治?包括皇太极在没的所有建奴高层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对此他们完全没有经验,而且没有足够的人才。
统治的好自然是问题不大,统治不好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大金大大的麻烦了,这里的人太多了,而大金也没有办法控制住将这千万人口,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还是去杀人,可这是千万人啊,一个个杀要杀到什么时候?
而更重要得问题是打下来后朝鲜由谁家管?谁长驻此地?这一点的阿敏自己假设而提出的问题。朝鲜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战争潜力实在是太大了,谁在这里他们都不放心。
大金四大汗必然都想要来这里驻扎,可是其他三人肯定不会同意,谁都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对于他们来说,若是自己不能来,那还是谁都不要来吧!
而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迁都,将大金的统治中心从辽东迁到朝鲜。
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更难做到了。
………
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实现我女真人的真正崛起,阿敏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他要将事情变成既定事实,至少也要做到这七千人对本汗的绝对忠诚。
有了他们的绝对支持,自己也就有了真正的立身之本,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进可以逼迫皇太极等人承认自己对于北部朝鲜的占领,退可以做到割地为王!毕竟皇太极等人现在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七千精锐大军的。
若是两军兵戎相见,皇太极他们绝对是不愿意的。
那么,怎么才能让这些士兵对自己绝对忠诚呢?
阿敏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这些方法很简单就四个字:
“跑”“马”“圈”“地”!
很快,留守的七千女真人就格外的兴奋起来,即便是对于建奴这样的渔猎民族而言,土地也是庞大的资产,更何况女真这个渔猎民族已经向农耕名族转化了。
而在辽东时,虽然土地也很多,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存在,土地再大有什么用呢?没有人种地,土地就永远变不成财富。
但是现在不一祥了,这里不仅仅是土地多,人也多啊这就以为着只要有土地,就能有巨大的财产。
他们纷纷冲出城开始自己给自己划土地了,这…这一片的土地都是我的,这里面的人都是我的奴隶!
平壤周围因为阿敏的一个决定再次变的混乱起来,那些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朝鲜百姓实在是遭了大霉,他们心中隐隐有所感觉,这建奴似乎不准备离开朝鲜了?这该如何是好?
时刻关注着平壤局势的朝鲜君臣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建奴的动作。
“简直是岂有此理!建奴这是要干什么?那个什么阿敏这是准备留在平壤不走了吗?他把我朝鲜当成什么样子了?寡人绝对不能忍受这样的屈辱!”,李倧咆哮道。
“大王,从现在建奴的举动来看,他们似乎是真的不准备走了,若是如此,我朝鲜整个北方都要没了啊!
大王,我等绝对不能坐以待毙啊!”
“好,沈爱卿所言有理,来人给汉城传旨,我朝鲜所有军队加紧准备训练,随时准备北上收回领土!”李倧大喝道。
“大王圣明!”
………
崇祯元年十二月中旬,五千建奴大军咋送着数万朝鲜青壮以及二十万石粮食渡过了鸭绿江,正式踏上辽东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