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我苟在末世那些年> 第一百二十二章 茅山道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二章 茅山道教(2 / 2)

“阿弥陀佛,原谅他吧。”

嘉乐对着一休大师的背影说道。

“大师,你别生气啊。”

四目道长拿起桌上的鞋子,十分得意的走到了门口。亲眼看着一休大师离开后,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他将鞋子丢给嘉乐,然后用力捏着嘉乐的脸说道。

“哈哈哈,气走了。嘉乐,你好乖啊,师傅爱死你了。呐,帮师傅把鞋洗干净。哈哈哈,我赢了。阿威,我们进去聊聊。”

秦钰走到四目道长旁边,忍不住轻声问道。

“师叔,刚才会不会有太过了。”

四目道长满不在乎的笑着挥挥手说道。

“不会,这怎么会过分呢。以前我们比这还过火的都有,只是你没看到而已。放心,没事的。哈哈哈,我赢了。今天可真是痛快,要不要喝点小酒庆祝一下呢。”

他双手别在身后,边笑边迈着浮夸的步伐走了进去。

秦钰看着四目道长的样子,无奈摇摇头跟着进去了。

嘉乐看着四目道长和秦钰的背影叹了开后,忍不住摇头念道。

“这两个老顽童,我又没好日子过了。现在还来了个师兄,还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走。幸亏有菁菁在,不然还不知道日子有多难熬呢。”

说完就打算去帮四目道长洗鞋子,顺便去河边打点水回来。

另一边秦钰则在和四目道长坐了下来,开始谈论起了有关道法的事情。

秦钰跟四目道长聊的越多才越知道茅山有多深不可测,像九叔、四目道长这样道行高深的茅山弟子还有不少。

别看四目道长有时候吊儿郎当,其实在茅山派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不管怎么说也是九叔的师弟,而且道法高深。等闲妖魔鬼怪都是不他的对手,不然茅山也不可能会让他下山。

茅山里关系比较好的同门师兄弟,偶尔都会相互联系。大家对茅山派的归属感还是挺强的,内部都比较团结。而且茅山的名声和势力在道士圈子里都算的上是大佬级别,他们都感到与有荣焉。

茅山一直都是以道教圣地而著称,而且是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

后被人称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

山上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为祖师,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一代玄师。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时期,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称道教祖师老子李耳的后裔。

宋真宗也造了“天书”,下降“圣祖降临”的道教神话,借神权巩固皇权。宋徽宗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宋哲宗时,道教名声显赫,道士与皇帝直接书信来往,为帝后授箓。

朝廷给茅山道士加封赠号,赐田度人,题词赠宝,敕建宫观,宫观庵院发展到二百五多处。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传海外。淳祐九年(1249年)宋理宗御书“上清宗坛”,置于元符万宁宫“宗坛祠”。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师张可大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

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从此茅山成为以正一为主的道场,但其教义谱系等仍按上清派沿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