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史官笑了笑。</p>
好人?</p>
好人吧……或许有。</p>
仆人端来了炭盆,史官烤了烤手,端起一杯热酒饮下,驱散了寒意,坐在书桌前,开始修缮这些天所记录的东西。</p>
所谓的“史书”,对于他们这等人而言,不过是内部流通的“新闻”。</p>
世间的贵族,回溯血脉的话,大抵都能找到亲缘关系,而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贵族们内部其实也是需要互相攀比,以为自己无聊的人生增添一些色彩的。</p>
最早是比谁吃的好,而后世比穿衣、比妻妾之美、比封地大小、比钱财多寡、终至于攀比“谥号”、攀比身后名。</p>
那么身后名用什么来证实呢?</p>
无非就是记录下来的“历史”。</p>
当下,大部分的国家里,君王的身侧有“左史”“右史”两个职位,左史记录动作,右史记录言辞。</p>
记录完之后,两人汇总,得到完整的言行实录,然后内部流传,评定功过,载入正式的史书。</p>
但这样的角色,在政治地位上,其实是对于君王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的,所以秦王便将两个职位砍成了一个职位,由一个人来专司负责记录言行。</p>
</p>
虽然说起来,秦王还没有到达会自己去看史官记录的地步——但秦王不看,不代表别人不看。</p>
这种可以对君王的“身后名”产生极大影响的东西,君王当然也不可能放任史官去写。</p>
于是史官们就只能按照排定好的剧本去写,写完之后,往往还需要像写故事一样润色。</p>
虽然原则上不能瞎写,但《春秋》之后,史官们也掌握了一种“春秋笔法”。</p>
原则上,他们并不瞎编排事实,但他们可以对事实进行增删选择。</p>
国人饿殍、奴隶起义、上位者骂脏话等有碍君主形象的东西,他们会自觉删除。</p>
史官慢慢用“春秋笔法”,对于史实进行增删修改。</p>
大雪覆压,大地苍白。</p>
……</p>
齐子元又叹了一口气。</p>
他面前,醇酒美人、黄金百斤。</p>
但他没有心思享用这一切。</p>
这些是蒙骜承诺的报酬,是他原本孜孜以求的东西。</p>
然而现在,他内心忐忑,实在没有心情享用这一切。</p>
“太子他……”齐子元心中一阵烦闷。</p>
犹豫好久,齐子元起身,换上蒙骜送来的虎皮大氅,撑伞出门:“我得去找太子解释解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