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龙腾原始> 第154章 发展纺织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章 发展纺织业(2 / 2)

龙腾原始 华曦 更新时间 2021-10-04

中华宗庙,许多外族的使者和权贵都去过很多次,都是朝拜华为大神去的。不过在这次秋收祭祀上面,这些人蓦然发现宗庙比以往更加雄壮,古朴,丝丝神圣的威压不断从宗庙的漆黑庙门内散发出来,让人从心底就感觉到宗庙的神圣不可侵犯。</p>

此外,华曦在看到今年秋收祭祀过来拜访的部落很多,既然达到了三十多个的巨大数量。华曦决定临时加入一个活动——军演!</p>

华曦从军队中挑选出一百名骑兵和三百名步兵组成的部队,在如今显得有些狭窄的广场上,当着各族外交团的面举行了操演。阵阵齐整的喊声和划一的动作,让在场所有的观众都为之叫好。</p>

外交团看过后,心中皆生出一个感觉:如果我们部落与中华人的军队撕杀,也许————</p>

这次秋收大典,中华部落可谓是双喜临门,不但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而且更加确定了自己在所有部落之中的核心地位,这个才是华曦高兴的地方。只有成为核心,其他部落才会围绕着自己转,什么事情都很难离得开自己部落!</p>

秋收的庆典搞了一周方才结束。庆典一结束,华曦立即策马赶回麻村,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心里惦记着那些麻籽,那些可是明天春耕时的第一批种子啊!</p>

回到麻村,麻籽早已在族人的整理下,整整齐齐地存在在陶筐里存放着。华曦现在要做的就是将*的纤维剥离开来,做成真正的纤维成品材料,以供日后纺织之用。</p>

其实分离纤维的过程很简单,与造纸一样的大致工序。华曦先将*从根部用割刀把整株*的茎杆切割下来,然后将他们堆放在一起用藤条捆绑扎实后,直接丢上骡车运回中华城旁边的造纸作坊。</p>

将*运到作坊后,华曦立即让人将*茎杆上的叶子和叶梢全部去掉,然后用藤条重新捆绑扎实后,吊入水中,藤条的另一头则捆绑在白龙江那边的树木上,不至于让*随江水溜走或是沉下去。</p>

“族长,这是干什么?”一个族人不懂,疑惑道。</p>

本来华曦想告诉他这是将*里不是纤维的杂志去除掉,只留下*纤维的过程,但是转念一想,似乎有点复杂了便笑道:“我这是将*泡软一点,去掉杂质这些多余的东西。”</p>

“噢!”族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没有再追问,只不过眼睛的专注神情更加严肃。</p>

华曦之所以不将*放到作坊里的水池里,是因为目前水池里也堆满了木头、竹条等材料在浸泡着。</p>

为了加快速度,华曦在浸泡*茎杆的同时,也带领族人在作坊旁开挖了一个新的大池,专门用来处理*的。一天后,大池挖掘完成,华曦便将*从白龙江中提出来,放到新池子里,并像造纸一样,加入大量的石灰,用以加速腐蚀剥离的速度。</p>

趁着浸泡*的几天时间,华曦决定做一部简单的纺车先,要不待*的纤维剥离出来后,都无用武之地了。</p>

纺车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都和其他工具一样,有其核心部件。华曦先让木匠做了两个木轮,在木轮的轮子中间挖开木碎,看起来就像是电影的卷带轮子一样,方便缠绕纤维丝或者蚕丝。此外还有一条细小的坚韧藤条作为轮子滚动的轮带。还有一个轮子则比第一个轮子要小上七八厘米的半径,这个轮子是作为手摇把的动力转接器。此外,再做了一个木制的支架、青铜轴承和手把,然后在两天的拆拆装装,反复拆装下,一台简易的纺车算是大功告成。</p>

如果是八十后之前的人,大部分人在小时候都经常看见母亲用缝纫机或者是织布机,纺车虽然与这类工具相差甚远,但一些动力的基本原理大致还是一样的。</p>

过了大约五六天的时间,华曦看到水池内的*纤维被剥离得比较彻底,便吩咐族人将这些纤维用木耙捞了起来,然后再次捆绑起来放到河水中冲刷一下。不过,在族人将这些*纤维拿回来后给华曦一看,他立即就发现这些纤维与自己所想的有一些出入。抓了一把在手里查看的时候,发现纤维粘糊糊的,这样子上了纺车也做不了什么事。</p>

百思不得其解的华曦,忽然看见作坊内几个族人将那些浸泡好的竹木纤维,放进一个大锅里煮,且时不时加入一定分量的石灰。看到这里,华曦恍然大悟,看来族人的造纸的经验已经超出了自己不少了。</p>

照版煮碗,华曦也将*纤维像造纸一样,放入大锅里进行水煮纤维,并加入适量石灰进行搅拌。在众目睽睽之下,颇有点紧张的华曦在冲刷漂白好后,抽离水中一看。</p>

“哈哈,成功了!成功了——”华曦此刻就像是个小孩子一样,手里挥舞着纤维不停跳着不自主的舞步,欢乐地对着白龙江的江面喊道。</p>

随后,在华曦的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下,麻村的族人基本掌握了如何剥离出纤维和杂志的方法。一捆捆的*纤维被存在作坊的仓库里,华曦打算以后在这里再造一个仓库,用来专门存放*纤维成品。待纤维囤积到一定程度,再分批运往中华城。如此一来,中华城内就必须新开一个纺织作坊,用来纺织出布匹绸缎。</p>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测试一下纺车是否能够运作起来。华曦先将一条明显蓬松,纤维肉眼可见的*纤维成品放在纺车的大木轮旁。用手轻轻地冲*中抽出一根纤维网木轮上绕上几圈,然后再往小木轮这边拉过来并绕上。</p>

华曦轻轻地呼吸了一口,右手用力摇动起手把,左手则捏住纤维的一头。</p>

吱呀——咝咝————</p>

纺车的两个木轮在外力作用下,慢慢转动起来,不是发出一些尖锐刺耳的木声和纤维抽离出来的响声。看着那条坚韧的纤维在自己左手中不断被拉长,华曦的心脏也扑通扑通直跳。最后,当纺车停止的时候,一条长达二三十米的白色纤维被拉出来。</p>

在华曦的激动声中,第一台纺车宣布制作成功。华曦立即命木匠按照第一台统一规格,仿制出更多的纺车。这一批的纺车被华曦以1:2的比例增大了一倍来设计。另外增加了一个捻线的小夹板,这样一来,一台纺车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一次出来二三十根纤维,工作效率大大提升。</p>

有了纺车,距离布匹的诞生近了一半路程,还有剩下的路程那就是研发织布机了。</p>

织布机上首先得有经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如何将经纬线的纤维交叉集合在一起,却让华曦扰痛的脑袋。</p>

梭子!</p>

华曦忽然想起纺织机都有一件核心工具,那就是梭子。对了,没错!就是借助来回窜动的梭子将经纬线的纤维很好地交叉紧密在一起的。</p>

既然理通的思路,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华曦先是于木匠一同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木框,长约两米,宽约85公分左右,横着摆在。木框的下面则用四个脚架支撑着。</p>

接下来就是经纬线的刻度了。华曦为了刻度的统一,特地找来一把尺子亲自用小刀在木框的上下两边刻录下记号,然后再用小刀在刻好的记号上刻凿出许多一个个均匀的细槽,用以装上纤维。</p>

坐好经度坐好后,华曦取来两块一早截好的90公分成的薄木板。在木板的85公分一条直线上刻上许多细致的小孔,约莫一公分内有两三个小孔。</p>

当纬度板做好后,用铜钉钉牢在木框的两边,与纬度形成纵横之势。接着,华曦将纺车上弄好的麻线纤维拴在木框的经度左右两边,一边倒另外一边不时平衡的,而是稍微有些角度,形成平面的交叉。华曦再取来麻线拴在纬度板的上下两边,如此一来,经纬线就算是交叉在一起。</p>

搞好经纬线的问题后,华曦将一块椭圆形的木块从中间开孔,纬线的麻线则通过梭子,在梭子的带动下,用脚踏车的动力方法让梭子来回走动。如此一来,梭子带着麻线在不断变化位置和角度的经纬线之间不断来回穿梭。</p>

织布机正跑得欢快的时候,忽然咔的一声,织布机居然停顿了下来,在动不转动起来。奇怪的华曦起身一看,赫然是纤维之间有些阻滞,被堵塞住。</p>

华曦想了一下自己母亲那时候,忽然有个小工具出现在华曦眼里;那就是每隔一会就用木棒在经纬线上用力敲一下纬线。这样不但不会让织布机卡机,更加可以让织出来的布匹密实、严实。</p>

因为是第一台织布机,无论经验还是不足之处必定有许多,但这并不妨碍织布机的诞生。织布机与纺车一样,都需要两个人个合作完成工作。自然,织布机也被华曦下命,吩咐木匠按照织布机的原型仿冒出大量的织布机。</p>

由于此行运输过来的纤维不多,所以华曦决定将第一匹做出来的麻布用来制作一面大旗。至于衣服和绳索在目前来说还不行,因为*实在是不多,桑蚕也还没繁殖成群。衣服的事情必须要还要到后年春祭过后才有。估计到时候新衣服一出来,会迷死万千族人的眼球。</p>

五天后,一面大旗冲天而起,以蔑视天下之势竖立在中华城的城头上。在迎风招展的大旗上,中华二字正迎风猎猎作响。</p>

早几年教落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这个时候需要拿来做事了。华曦在新的中华大旗竖起的那一刻起,立即下达了通告全族的公告。凡是中华部落的族人,都必须学会唱《义勇军进行曲》。在每一天的劳作开始前,每一顿饭的进食前,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必须唱一遍中华族歌——《义勇军进行曲》。</p>

-------鲜花、收藏、订阅,一个不能少。(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