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4章 工业雏形(2 / 2)

一来这商税之策于国确实有利,若实施开来,固然会有些许损失,但是会收获名声,也更容易达成青史留名的宏伟目标。

二来这商税之策并不是单纯的索取,割肉放血,还有开源的财路。

对于长孙无忌的说法,李二也没否认,闻言大笑道:“话虽如此,辅机亦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因为这个时代属于我们所有人,能遇上这样的时代,能亲眼参与见证这样的时代,是吾等三生之幸。

况且这折子里不也写了么,可将砖窑,水泥,诸事皆放与民间,长远来看,造纸,书局,等也可尽数放与民间,这一进一出,似乎也不亏吧?”

进,指的是行业增加了,可以做的生意种类变多了。

出,则是指上税。

关键在于,这些新增的,被称之为工业的生意,需要足够多的财力足够强的实力来支撑,一般人根本都做不了。

这也就意味着看似要上税损失不小,实际上可能并没有特别大的损失。

当然,如果可以不上税还做这些生意就更好了,反正以前做生意从来不交税。

这时奏折传阅,基本上也都知道什么情况了。

如房玄龄这等出身相对简单,本身没太大利益追求跟外界也没什么利益纠葛的就不用说了,自然是盛赞不已。

毕竟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都是要钱的。

国库没钱,他们这些当官的也很为难,根本展不开手脚。

而即便不是这一类,那种跟长孙无忌差不多的,也忍不住赞叹,啧啧称奇。

主要还是有好处。

如果什么好处都没有,单纯只是征税,而且从原来的没有,一下子涨到百分之二十,那肯定不爽。

哪怕迫于形势不得不答应,心里也难免会不舒服。

但是给了足够多的好处,且不说到底是不是心甘情愿,至少心里舒坦很多,不会那么难以接受。

这时李二笑道:“折子诸位都看了,关于这件事,朕是这么想的,那就是商税必须要收,这砖窑水泥诸事也要放。

但是如折子上所言,必须要监管,价格要监管,不可过高,制造要监督,不能想怎么来怎么来。

最为重要的一点,不论家奴还是平民百姓,工钱必须要给。

按照那厮的说法,这叫解放生产力,唯有解放生产力,国家才会发展进步,唯有解放生产力,我大唐才能在不远的将来拥有并耕种更多的土地。”

大致上就这么个意思。

奏折上不但言明了商税的好处,具体的实施办法,便连需要的监管也一并写上了。

对于整个国家发展来说,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把水泥砖窑乃至造纸这些放给民间,不管谁来,本身都是物质的增加。

对于这些世家门阀来说,虽然没那么的好,但是也不算差。

因为到底不白干,多少有得赚。

至于这项政令到底怎么实施,如何实现监管,那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了。

而这个时候,陈远已经在荥阳地界跑了一大圈。

收获还是很不错的。

白云岩,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黄土矿,铁矿,铝土矿,等等,矿种颇为丰富。

关键还很容易开采。

煤矿也找到了,储量他也不清楚,不过根据现代社会查到的资料,是有三十多亿吨。

感觉能烧很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