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明朝那些事儿> 1401-14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01-1410(2 / 2)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更新时间 2021-10-03

末了,还给首辅大人下了个命令:</p>

“这个时候,你应该住在内阁值班,不要到处走动!”</p>

毫无惧色。</p>

根据以上史料,以及他后来的表现,我们可以认定:在杨涟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为国尽忠,匡扶社稷。</p>

事实上,在十几天前的那个夜晚,这位不起眼的小人物,就曾影响过这个帝国的命运。</p>

万历四十八年(160)七月二十一日,夜,乾清宫</p>

万历就快撑不住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反省了自己一生的错误,却也犯下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没有召见太子。</p>

一般说来,皇帝死前,儿子应该在身边,除了看着老爹归西、嚎几声壮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意义——确认继位。</p>

虽说太子的名分有了,但中国的事情一向难说,要不看着老爹走人,万一隔天突然冒出几份遗嘱、或是几个顾命大臣,偏说老头子临死前改了主意,还找人搞了公证,这桩官司可怎么打?</p>

但不知万历兄是忘了,还是故意的,反正没叫儿子进来。</p>

太子偏偏是个老实孩子,明知老头子不行了,又怕人搞鬼,在宫殿外急得团团转,可就是不敢进去。</p>

关键时刻,杨涟出现了。</p>

在得知情况后,他当机立断,派人找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王安。</p>

王安,时任太子侍读太监,在明代的历史中,这是一个重量级人物。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里,他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p>

而在那个夜晚,杨涟只给王安带去了一句话,一句至关紧要的话:</p>

“皇上已经病得很重了(疾甚),不召见太子,并不是他的本意。太子应该主动进宫问候(尝药视膳),等早上再回去。”</p>

这就是说,太子您之所以进宫,不是为了等你爹死,只是进去看看,早上再回去嘛。</p>

对于这个说法,太子十分满意,马上就进了宫,问候父亲的病情。</p>

当然,第二天早上,他没回去。</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07]</p>

朱常洛就此成为了皇帝,但杨涟并没有因此获得封赏,他依然是一个不起眼的给事中。不过,这对于杨先生而言,实在是个无所谓的事。</p>

他平静地回到暗处,继续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他很清楚,真正的斗争刚刚开始。</p>

事情正如他所料,蒙古崔大夫开了泻药,皇帝陛下拉得七荤八素,郑贵妃到处活动,李选侍经常串门。</p>

当这一切被组合起来的时候,那个无比险恶的阴谋已然暴露无遗。</p>

形势十分危急,不能再等待了。</p>

杨涟决定采取行动,然而现实很残酷:他的朋友虽然多,却很弱小,他的敌人虽然少,却很强大。</p>

周嘉谟、刘一璟、韩爌这拨人,级别固然很高,但毕竟刚上来,能量不大,而郑贵妃在宫里几十年,根基极深,一手拉着李选侍,一手抓着皇长子,屁股还拼命往皇太后的位置上凑。</p>

按照规定,她应该住进慈宁宫,可这女人脸皮相当厚,死赖在乾清宫不走,看样子是打算长住。</p>

因为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可以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一旦光宗同志有啥三长两短,她必定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那时,一切都将无可挽回。</p>

而要阻止这一切,杨涟必须做到两件事情:首先,他要把郑贵妃赶出乾清宫;其次,他要把郑贵妃当太后的事情彻底搅黄。</p>

这就是说,先要逼郑老寡妇搬家,再把万历同志临死前封皇后的许诺当放屁,把郑贵妃翘首企盼的申请拿去垫桌脚。</p>

杨涟先生的职务,是七品兵科给事中,不是皇帝。</p>

事实上,连皇帝本人也办不了,光宗同志明明不喜欢郑贵妃,明明不想给她名分,也没法拍桌子让她滚。</p>

这就是七品芝麻官杨涟的任务,一个绝对、绝对无法完成的任务。</p>

但是他完成了,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p>

他的计划是,让郑贵妃自己搬出去,自己撤回当皇太后的申请。</p>

这是一个看上去绝不可能的方案,却是唯一可能的方案。因为杨涟已经发现,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要伸出手指,轻轻地点一下,就够了。</p>

这个弱点有个名字,叫做郑养性。</p>

郑养性,是郑贵妃哥哥郑国泰的儿子,郑国泰死后,他成为了郑贵妃在朝廷中的联系人,平日十分嚣张。</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08]</p>

然而杨涟决定,从这个人入手,因为经过细致的观察,他发现,这是一个外强中干,性格软弱的人。</p>

万历四十八年(160)八月十六日。杨涟直接找到了郑养性,和他一同前去的,还有周嘉谟等人。</p>

一大帮子人上门,看架势很像逼宫,而事实上,确实是逼宫。</p>

进门也不讲客套,周嘉谟开口就骂:</p>

“你的姑母(指郑贵妃)把持后宫多年,之前争国本十几年,全都是因为她,现在竟然还要封皇太后,赖在乾清宫不走,还给皇上奉送美女,到底有什么企图?!”</p>

刚开始时,郑养性还不服气,偶尔回几句嘴,可这帮人都是职业选手,骂仗的业务十分精湛,说着说着,郑养性有点扛不住了。</p>

白脸唱完了,接下来是红脸:</p>

“其实你的姑母应该也没别的意思,不过是想守个富贵,现在朝中的大臣都在这里,你要听我们的话,这事就包在我们身上。”</p>

红脸完了,又是唱白脸:</p>

“要是不听我们的话,总想封太后,不会有人帮你,你总说没这想法,既然没这想法,就早避嫌疑!”</p>

最狠的,是最后一句:</p>

“如此下去,别说富贵,身家性命能否保得住,都未可知!”</p>

郑养性彻底崩溃了。眼前的这些人,听到的这些话,已经打乱了他的思维。于是,他去找了郑贵妃。</p>

其实就时局而言,郑贵妃依然占据着优势,她有同党,有帮手,如果赖着不走,谁也拿她没办法。什么富贵、性命,这帮闹事的书呆子,也就能瞎嚷嚷几句而已。</p>

然而关键时刻,郑贵妃不负白痴之名,再次显露她的蠢人本色,在慌乱的外甥面前,她也慌乱了。</p>

经过权衡利弊,她终于做出了决定:搬出乾清宫,不再要求当皇太后。</p>

至此,曾经叱诧风云的郑贵妃,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位大妈费劲心机,折腾了三十多年,却啥也没折腾出来。此后,她再也没能翻过身来。</p>

这个看似无比强大的对手,就这样,被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p>

但在杨涟看来,这还不够,于是三天之后,他把目标对准了另一个人。</p>

万历四十八年(160)八月十九日,杨涟上书,痛斥皇帝。</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09]</p>

杨先生实在太纯粹,在他心中,江山社稷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他看来,郑大妈固然可恶,崔大夫固然可恨,但最该谴责的,是皇帝。</p>

明知美女不应该收,你还要收,明知春药不能多吃,你还要吃,明知有太医看病,你还要找太监,不是脑袋有病吧。</p>

基于愤怒,他呈上了那封改变他命运的奏疏。</p>

在这封奏疏里,他先谴责了蒙古大夫崔文升,说他啥也不懂就敢乱来,然后笔锋一转,对皇帝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勤劳工作,不爱惜自己的身体。</p>

必须说明的是,杨先生不是在拍马屁,他的态度是很认真的。</p>

因为在文中,他先暗示皇帝大人忙的不是什么正经工作,然后痛骂崔文升,说他如何没有水平,不懂医术。最后再转回来:就这么个人,但您还是吃他的药。</p>

这意思是说,崔大夫已经够没水平了,您比他还要差。</p>

所以这奏疏刚送上去,内阁就放出话来,杨先生是没有好下场的。</p>

三天后,这个预言得到了印证。</p>

明光宗突然派人下令,召见几位大臣,这些人包括方从哲、周嘉谟、孙如游,当然,还有杨涟。此外,他还命令,锦衣卫同时进宫,听候指示。</p>

命令一下来,大家就认定,杨涟要完蛋了。</p>

因为在这拨人里,方从哲是首辅,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孙如游是礼部尚书,全都是部级干部,只有杨涟先生,是七品给事中。</p>

而且会见大臣的时候,召集锦衣卫,只有一种可能——收拾他。</p>

由于之前的举动,杨涟知名度大增,大家钦佩他的人品,就去找方从哲,让他帮忙求个情。</p>

方从哲倒也是个老好人,找到杨涟,告诉他,等会进宫的时候,你态度积极点,给皇上磕个头,认个错,这事就算过去了。</p>

但是杨涟的回答,差点没让他一口气背过去:</p>

“死就死(死即死耳),我犯了什么错?!”</p>

旁边的周嘉谟连忙打圆场:</p>

“方先生(方从哲)是好意。”</p>

可到杨先生这里,好意也不好使:</p>

“知道是好意,怕我被人打死,要得了伤寒,几天不出汗,也就死了,死有什么可怕!但要我认错,绝无可能!”</p>

就这样,杨涟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宫,虽然他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锦衣卫的大棍。</p>

可是他错了。</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10]</p>

那位躺在床上,病得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和颜悦色说了这样一句话</p>

“国家的事情,全靠你们尽心为我分忧了。”</p>

虽然称呼是复数,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只看着杨涟。</p>

这之后,他讲了许多事情,从儿子到老婆,再到郑贵妃,最后,他下达了两条命令:</p>

一、赶走崔文升。</p>

二、收回封郑贵妃为太后的谕令。</p>

这意味着,皇帝陛下听从了杨涟的建议,毫无条件,毫无抱怨。</p>

当然,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个顺理成章的安排。</p>

但他绝不会想到,他这个无意间的举动,将对历史产生极重要的影响。</p>

因为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心中的想法。</p>

从这一刻起,杨涟已下定了决心——以死相报。</p>

一直以来,他都只是个小人物,虽然他很活跃,很有抱负,声望也很高,他终究只是小人物。</p>

然而眼前的这个人,这个统治天下的皇帝,却毫无保留地尊重,并认可了自己的情感、抱负,以及纯粹。</p>

所以他决定,以死相报,致死不休。</p>

这种行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报答。</p>

它起源于一个无可争议,无可辩驳的真理:</p>

士为知己者死。</p>

这一天是万历四十八年(160)八月二十二日,明光宗活在世上的时间,还有十天。</p>

这是晚明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十天。一场更为狠毒的阴谋,即将上演。</p>

八月二十三日</p>

内阁大学士刘一璟、韩旷照常到内阁上班,在内阁里,他们遇见了一个人。</p>

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可灼,时任鸿胪寺丞,他来这里的目的,是要进献“仙丹”。</p>

此时首辅方从哲也在场,他对这玩意兴趣不大,毕竟皇帝刚吃错药,再乱来,这个黑锅就背不起了。</p>

刘一璟和韩旷更是深恶痛绝,但也没怎么较真,直接把这人打发走了。</p>

很明显,这是一件小事,而小事是不应该过多关注的。</p>

但某些时候,这个理论是不可靠的。</p>

两天后,八月二十五日</p>

明光宗下旨,召见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等朝廷重臣,此外,他特意叫上了杨涟。</p>

对此,所有的人都很纳闷。</p>

更让人纳闷的是,此后直至临终,他召开的每一次会议,都叫上杨涟,毫无理由,也毫无必要。或许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叫杨涟的人,非常之重要。</p>

他的直觉非常之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