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略微思忖之后,便同意了这次见面的请求。
其实随着如今大夏的制度越发完善,百家学派之中也并非所有人都能随便见到秦昭。
天下承平日久,大夏国力飞速增强,朝廷的掌控力也与日俱增。
当今夏皇秦昭的手段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
现在能有机会说上话的,首先得是各学派执掌者或声名显赫之辈,这是第一道门槛。
如果没什么名气人望的话,那么不好意思,去走基层渠道吧。
其次,与秦昭当初刚继位登基前后不同。
现在大夏官员体系健全,武将更是不缺,天下学宫中又有大量人才储备,还都是官方自己培养出来的,知根知底。
退一万步讲,后面还有科举作为后手,根本不缺招揽人才的手段。
他对那些民间读书人,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渴求了。
不过这次却有些不一样。
首先,医家这一学派有些不同,他们并不讲究为官。
或者说,如今的医家并不追求这一点。
其实最初的各家学派,还是很有些治世理念的,想要一展才学,货与帝王家。
就连农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理念,就能窥见一二了。
而医家作为一个大学派,更不可能落于人后。
数百年前,人族礼崩乐坏,古礼失传。加上连年战争,民不聊生,每个读书人都很有想法。
不过随着人族分分合合,直到现在真正统一,加上各学派数百年演变发展自身长处,心态也在逐渐发生转变。
有的求名,比如名家;有的逐利,比如杂家;还有些追求自己的理想,比如鬼谷、医家、澹台氏相师一脉等等,已经不再单纯从服务统治者的角度出发了。
像是医家,现在的理念就是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算得上是当代的理想主义者了。
所以秦昭对他们的目的还有些好奇。
无论怎么说,亲自聊一聊摸清他们的想法并无不可。
其次,有个人秦昭需要见上一面,那就是许仁。
直到现在,秦昭还犹然记得在造化榜报名之时,洛州医家传人许仁所提交的“外丹术”——
“外丹术!如今的修行之法,能强身健体,使人神清目明,却失之于杀气过重,常用于争一时长短;医家之法,能治病救人,却失之于对症下药,终无法固其根本;军阵军气之法,为我人族无上利器,却失之难度过大,非军神之资难以发挥全部力量。
“以上种种,皆为我人族独有特色,却都有其弊端。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人力终有穷,任凭才情盖世,也难逃光阴洗刷。
“我欲研发出一种凝练外丹之法,以特殊仙草灵药混杂,为人族子民固本培元,增长寿命。现今已小有所成,希望借此机会完成最后的关键几步。
“……”
这不能不说是个天才般的设想。
要知道如今大夏民间,并不知道关于修行法上的问题。能从其他方面找到延寿之道,甚至近乎于形成完整理论,说明此人绝非凡俗之辈。
而且,在幻境中的一番体会,更让他确认了这个“外丹术“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法家镇狱经》,还是《玄元一气真阳诀》,都不是能简单成就的。
前者看悟性,后者看根骨。
前者自不必说,没有大智慧的人,绝难更进一步。
就算是后者,虽然称得上按部就班,但真正想要有所成就也没那么容易。
错过了最佳的修炼阶段,或者在短时间内无法不断破境的话,根本走不到“炼精化气”那一步,更不用说秦昭最新完善的“炼气化神”了。
而这个“外丹术”,等于是延长了筑基时间,大大降低了修行门槛,在过渡期起到了极大作用。
此外,还有极为关键的一点。
外丹术能够与逆命蛊相结合,对于人族的军队,会有远超想象的提升效果。
这都需要医家之人进行深入研究。
之前看三榜报名时,秦昭也派人查过这许仁的底细,乃是洛州当代传人中的天才弟子。
即使此次许仁不来找他,等三榜真正公布之后,秦昭也会与此人接触交流一下。
现在既然他们“自投罗网”,别人无所谓,许仁肯定是不能放过的。
不过就算这样,秦昭也没打算让他做官。
如今制度确立,像六部之中的高位,即使秦昭也无法随手就给。
体制想要合理运行,就需要所有人遵守其中的规则,维护其中的规则。
破坏规则,对所有人都没好处。
而其中受损最大的,莫过于秦昭本人——因为他本就是体制正常运转的最大受益者。
短期的一时便利,与长期利益之间,他还是能分得清孰轻孰重的。
即使真要安排官位,也要走正规流程来。
另一方面,除了法家、儒家等治世学派,或是兵家这种特殊学派,医家、农家这类偏向于应用的学说,还是去做专业的事情更好一些。
就像是农学院那种,虽然挂在工部之下,其实本身没有什么权力,乃是下辖机构。
而宣委会则又有不同,它处于另一套体系之内,那便是内官,完全对秦昭负责。
包括京师情报府,包括羽林军,包括目前的内阁,都是这个性质。
不负责具体的管理事务,自然制度就相对宽松得多。
这些心思都是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便没有继续细想。
现在知道这些医家人自己的想法才是关键。
移驾长安殿后,此时这里已经有一行七人在安静地等待,其中正有那位洛州医家的传人,许仁。
不过这次秦昭却不是单独面见这些医家之人,而是另外召来了内阁的公羊楷与匡休两人。
现在的内阁,成员还比较少,不过都是才学不俗的读书人,已经能帮他处理不少事务。
这次既然要见其他学派的学者,正是个检验双方成色的绝佳时机。
未来的内阁重要性很高。
既然废除了丞相与中书令这类官职,秦昭自然会做出相应弥补。
他要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发声渠道,仅仅依靠六部尚书是不够的。而内阁,就是承担这个责任的一个设想。
今日让内阁之人与医家传人沟通,既能保持自身逼格,不轻易下场。
又能了解内阁这几人的倾向态度,以及当代医家的理念追求,可以说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