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彻底败了,归顺大清。</p>
蒙古通商一事渐渐有了眉目。</p>
百姓吃盐困难的问题解决了。</p>
……</p>
还有,康熙和幼清有了一个可爱女儿。</p>
康熙三十年,三月,康熙巡游江南。</p>
从京城出发,先是去天津,然后再到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p>
要是可以的话,康熙甚至想去福建广东去看看,不过这个时间上怕是有些不够。</p>
先是去了天津。</p>
天津离京城比较近,也就走了不到两天就到了,一路上,大多数时候住驿站,不方便的时候就地驻扎。</p>
到了驿站,康熙打听停留两天。</p>
康熙的大部队瞒不住人,他的到来,普通百姓不知道,但是天津的官员都是知道的。</p>
康熙让太子,大阿哥等人招待这些官员,他则带着幼清跟乐安出去了。</p>
两人做寻常打扮,一家三口,身后跟着几个伺候的奴才,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p>
“老人家,这木钗怎么卖?”</p>
“十文钱一个,您要十五文钱两个。”</p>
康熙点头:“我瞧瞧。”</p>
他一遍翻看木钗一边随意的问道:“老人家多大岁数了?”</p>
“已经五十了。”</p>
五十了,可看着却跟七十岁的人一样。</p>
也不怪康熙,康熙平日里见得都是朝臣,哪怕再不保养,吃的好,穿的体面,面容自然不显岁数。</p>
“五十了,该抱曾岁了吧?”</p>
“去年大孙子的儿子出生。”</p>
“那挺好啊!”</p>
说到这里,那老头愁了脸:“好,可也不好。”</p>
“怎么说?”</p>
“都吃不上饭,好什么好!”</p>
“怎么会,朝廷不是下发了便宜的肥料,能够增产一倍有余,怎么会吃不上饭。”</p>
</p>
那老头估计也是真觉得苦,听人这么问,便忍不住吐露了心声:“原本听说了新肥料的事情我们也觉得高兴,只是没高兴多久,东家便长租了,足足提高了近一倍,收成是高了,但是粮食都到了东家粮仓里,我们活干的更多了,到手都粮食还是那些,如何能够说好。”</p>
“好人家祖上没留有田产?”</p>
普通百姓,按理来说应该有田产才对。</p>
那老头像是被人提起了伤心事似的。</p>
“更别提了,三十年前同村有个年近五十的秀才中了举人,他便提议让村里的人把土地放在他名下用来避税,刚开始还好,谁家的地水种,可是后来那举人没两年一命呜呼,死了,这地就让他儿子全都要了去,衙门只认地契,咱们整个村的地都成了别人家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