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大唐极品闲人> 第七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2 / 2)

大唐极品闲人 刺刀特种兵 更新时间 2021-09-23

李弘一愣,道:难道褚大人都知道了

杜睿点点头,道:褚大人不单单知道了自己的死因,更猜到了是何人所为,就连臣也猜到了

杜睿这么说,并不担心李弘是武京娘派来试探他的,事实上,他还巴不得李弘就是武京娘派来套话的,因为有些事情,在离开长安之前,他必须要让武京娘知道。

李弘闻言,道:姑父也知道了

杜睿道:褚大人之所以不愿说,甘心死去,就是为了不希望大唐的江山社稷内部升乱,一朝国母毒害当朝重臣,这件事要是宣扬出去,不知道会被多少有心人利用了到时候控制不好,乱起萧蔷的话,害的可是大唐的根基所以太子殿下,为臣奉劝你一句,这件事最好忘掉吧不然的话,或许对太子殿下大为不利

李弘一愣,道:你是说~~~~~~~不可能这不可能我是母后的亲子,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况是母后

杜睿闻言更是苦笑不已,虎毒不食子,别人或许是如此,但是武家的女人,他这个天下第一聪明人都没有把握。因为武家女子的疯狂,在历史上可是有过明证的。

历史上那个李弘是如何死的,杜睿也不能断言就是武则天所谓,毕竟历史上也曾有过记载,李弘自幼便体弱多病,并且患有肺结核这等绝症。

但是武则天的另一个儿子李贤,可实实在在是被武则天下令处死的,这一点无可辩驳。

李贤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论出身,他是华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镇国太平公主。可以说,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论才华,李贤则绝对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永徽六年,李贤受封封潞王。显庆元年,迁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时始出阁,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

高宗尝谓司空李世绩道: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sè,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xg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xg。

龙朔元年,徙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扬州大都督。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如故,食实封一千户。

长兄李弘猝死之后,李贤继立为太子。成为太子后,李贤曾三次监国,他处理政事明确公允,受到大臣的拥戴,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

此外,李贤的文史造诣深厚,成为太子不久后,他就诏集众多学者如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为范晔的后汉书作注释,而他的亲笔点评更被史家称为章怀注,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此外,李贤还著有列藩正论chun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籍。

李贤做太子期间,与武则天的关系紧张。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曾多次亲书手信责备李贤,并遣人送少阳正范孝子传等书籍予太子,以此责备李贤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

李贤常年处于惶恐之中,而宫中关于太子不是皇后亲生的流言更为母子关系雪上加霜。

当时,一个名叫明崇俨的道士深受帝后信赖,常伴随武则天左右。一次武后请明崇俨为皇子看相,明崇俨随即作出英王状类太宗相王最贵,而太子不堪大任的论断,事情传到太子耳中,令李贤更加忧惧。

公元680年,明崇俨为盗所杀,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所为,随即派人搜查太子府第,查出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因谋逆罪被捕囚禁。

高宗向来宠爱这个儿子,犹豫再三希望赦免太子,但被武则天却以为人子心怀谋逆,天地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的论断驳斥。

高宗无奈,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太子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在长安拘禁一年多后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前妻子儿女仆从衣不蔽体,十分悲凉。

公元684年,高宗驾崩,中宗继位不久即被武后废黜,改立幼子睿宗,睿宗柔弱,形同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大唐朝政。

唐睿宗即位初,武后因担忧废太子在外有所图谋,便以校检李贤宅第的名义派遣丘神勣赴巴州,丘神勣到达巴州后即逼迫李贤自杀。

武则天既然做得出杀子的事情,如今和武则天走上了同一条路的武京娘为什么做不出来,尽管现在只是杜睿的担心,但是未来的某一天,当武京娘也像他历史上的姐姐一样,权力极其膨胀到无法满足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是一个疯狂的女人做不出来的。

杜睿看着面sè惊恐的李弘,只得安慰道:当然,你的母后肯定不会作出那样的事情,不过要是让她知道了,一定会不开心,从此之后就不会在疼爱你了知道吗

李弘闻言,好半天才迟疑着点了点头。

杜睿心中一声长叹,他真的不知道方才的提醒是对是错,很显然李弘不是一个心有城府的人,一旦表露出了什么,难免武京娘不会心有怀疑。

可是杜睿又能怎么样

李弘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今天来的正事,接着又道:姑父弘儿今ri来此,还有一件要事

杜睿不等李弘把话说完,便道:是圣上让你来召臣入宫的吧

李弘点点头,道:姑父父皇其实已经知道错了,当初都是因为他的过失,才气的姑父离开了长安,现在他已经知道了,所以才让弘儿前来,弘儿希望姑父能够留下来

杜睿笑道:为什么

李弘满眼渴求道:因为弘儿想要接着跟姑父做大学问姑父走后,父皇和母后给弘儿找来的几个太傅授课都比不上姑父,况且朝中有姑父在,弘儿才能安心

杜睿闻言,笑道:太子殿下太高看臣了,臣再有能耐,也不过就是一个人,况且当今朝中还有李世绩大人,杜养盛,以及田迎等后起之秀以后有的是人可以帮助太子

李弘闻言,低着头道:姑父那个田迎,弘儿一点儿都不喜欢他

杜睿奇道:这又是为何臣听人言,田迎乃是少有的俊杰之士,才华出众,且允文允武,太子因何不喜

李弘道:弘儿总觉得那个田迎外表忠贞,内心狡诈,他说得每一句话都好像是别有用心,父皇命他做弘儿东宫的洗马,可是他却总是借机接近母后,讨好母后,弘儿不喜欢这样总是阿谀奉承的人

杜睿闻言,顿时一阵皱眉,虽然李弘年幼,看人看不真切,但是李弘说到底都是天家子弟,自小接受的便是jg英教育,说出话来,也不会无的放矢。

田迎当真是个小人

可是杜睿每次接到狄仁杰的书信,上面都是对田迎倍加推崇的言语,狄仁杰在历史上,就已善观人而著称,狄仁杰该不会看走眼的。

李弘见杜睿不说话,顿时急道:姑父不相信弘儿的话

杜睿摇摇头,道:自然不是,不过太子殿下或许是与田迎这人接触的时间不长,对其了解的还不深,现在妄加评断,或许有失偏颇

杜睿的话,让李弘觉得有些失望,道:那姑父不如留下来,帮着弘儿好好看看田迎的为人如何

杜睿闻言一笑,他知道李弘是真心希望他能够留下来,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眼下武京娘在朝中的势力已成,他纵然留下来,也做不了什么,倒不如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避居杜陵来得好。

太子殿下不是臣不愿留,而是臣如今对仕途已然心灰意冷,不愿在纠缠其中,况且陈往年大半都四处征讨,身子留下不少暗疾,如今也该好好调养一番了所以太子的美意,臣只能拒绝了

李弘闻言,更是失望无比,道:姑父当真不愿留下来,辅佐父皇

杜睿摇头,叹息道: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有些话,杜睿是不会对李弘明言的,现在对李弘说了,反倒是害了他,政治这种东西,李弘现在还不能理解,纵然他坐在太子这个位子上已经八年多的时间,然而真要说涉足政治,李弘还早了些。

如果可能的话,杜睿当真希望能将一个安定繁荣的大唐交托到李弘的手中,让他做一个守成之君,可是很显然,有的人已经太平的久了,心渐渐变得不安分了,大唐这一池静水,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要被搅混了。

好说歹说,将李弘说的回了宫,为了避免麻烦,杜睿在安排了一番之后,便要启程返回杜陵了。

长安这个大棋局,杜睿虽然不能亲身参与其中,然而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炎黄子孙的未来,杜睿却也不能放松,一个棋局已经渐渐的在杜睿手中变得完善起来,现在杜睿等的就是想要参与其中的人出招了。

褚遂良的葬礼过后,按照李承乾的旨意,陪葬昭陵,褚怀玉兄弟几人,也遵照褚遂良的遗愿,纷纷辞官,不过他们并没有按照杜睿安排的一起去杜陵,而是要返回故里。

杜睿在离开长安的前一天晚上,在褚遂良的府上,与李世绩秉烛长谈,次ri天明,李世绩离开的时候,近些ri子,整ri里忧心忡忡的李世绩,显得格外轻松。

杜睿也在送走了褚遂良之后的当天,便带着冯照等人,踏上了回返的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