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孙策> 第十七章 培英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培英书院(1 / 2)

孙策 凝枫 更新时间 2021-09-22

 “因为还有一个人我们得带走。”</p>

“谁?”</p>

“之前在刘繇军中救走我的壮士!”</p>

“他在哪里?”</p>

“就在前面的小山洞里面!自从逃出了刘繇军,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就逃到这地方来了!一直都不敢外出,所以和外面都有点断了联系了。说实话,我还不知道主公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基地了!”桓阶一边说着,一边领路。</p>

孙策等人一起跟着去过去,找了半天,结果楞是没有找到人!</p>

“会不会他有事走了?”吕蒙见大家都找了半天了没有找到,就直接问了起来。</p>

“不会,可能是他怕陌生,躲藏起来了。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不打扰他了!”桓阶向孙策等人说完后,然后就朝着山洞等地大声呼喊起来:“谢谢你救了我,还有这段时间的照顾!现在我要去豫章了,你如果以后碰到什么事情就来豫章找我。后会有期!”</p>

桓阶说完后就和孙策上路了。孙策觉得这个没有见面的壮士挺奇怪的,但是桓阶没有说,自己也就不再问了。然后就一起上路,路上孙策大概向桓阶介绍了培英书院,想让桓阶也先进书院帮忙。</p>

“培英书院,这名字好!一听就知道就为了培养英才的书院!想本朝初期洛阳的太学,有240房,150室,桓帝时太学生至少有30000人。然而经过两次党人事变,前几年董卓又烧毁洛阳,如今太学生已经稀疏了。主公能创办书院,培养人才,这是造福万世的恩举!”桓阶一听到书院的名字就非常的激动。</p>

“唉,本朝这种私人传授学业的,动辄聚集门徒数百或逾千,可是讲授的题材极为窄狭,通常既不出人文,而尤专重传统政治思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条件下,这些学生除了当官之外,缺少发展抱负的门径。有时读书也确是升官发财的阶梯,做得好的数代公卿,创立门弟。比如如今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不正是靠其七世祖袁良以学《易经》起家,在西汉时曾为太子舍人,他将学术传于孙子袁安。而后,袁安举孝廉,为郡太守、为司空、为司徒。自此,没有一个袁家子孙不是本朝显官。袁绍自己曾任虎贲中郎将和司隶校尉,如今又是冀州牧,袁术也一样,如今掌握豫州和扬州两地。袁氏四氏三公,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p>

只是这种机缘难得,有的则跌跺仕途,有的为人宾客,还有很多自负清高,在读圣贤书之余,养成一种仗义轻生的风气,不仅自己被窄狭的伦理观念所支配,还要强迫他人一齐以个人道德代替社会秩序,这许多条件都构成党祸的根源。伯绪公,我们的书院可不是这样的,我孙策也不想这样,我创办的书院一定要目的分明,注重能力与实力,专门培养这个乱世中的英雄的!而你伯绪公就是其中一个培养人才的老师!这可是个伟大的事业!”</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