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自崇祯五年便开始闹流寇,当时流寇从永丰过吉水庐陵,一路横扫而过。
当时流寇足有数万之众,差点就把永丰县城给攻破了。
百姓被那群流寇给害惨了,流寇所过之后一片白地,他们无恶不作,在乡间烧杀抢掠,现在永丰百姓一听到贼寇就浑身害怕。
而且永丰知县在得知流寇作乱时,却并没有派兵围剿,也没有放百姓进城避难,反而驱赶百姓。
流寇一走,知县又立马派人出来征税,百姓本就被流寇洗劫一空,现在又遭官府征税,顿时怨声载道。
听闻去年袁州闹匪的事情传到吉安府后,老百姓便知道袁州出了一个莫大王。
莫大王造反不要钱,不要粮,还给百姓分田地。
莫大王的名声没隔两月便在周边几个州传开了。
吉安府与袁州府离的近,袁州出了点什么新鲜事不用多久便能传过来。
这次一看告示是袁州莫大王的军队攻占县城,百姓们心中那个高兴啊。
有百姓甚至亲自跑到衙门去找义军的统领,问什么时候开始分田。
彭金洪也没想到永丰的百姓这么欢迎义军,一时之间还弄的有些不知所措。
他只能告诉百姓分田的事情不用多久便会展开,百姓们一听还要等时间,顿时有些急不可耐了。
有些激进分子甚至直接在乡村号召百姓造反跟随莫大王,一时之间响应者数以千计,百姓手持镰刀锄头纷纷闯入地主家中,要求地主交粮交地。
永丰周边的乡村的地主们一看佃户们这么暴力,哪里敢不交,只能含泪把家中的地契和粮食交了出来。
坑田村的百姓闹的最狠,他们的佃户陈七率领村中百姓直接攻占了族长陈元任的祖宅。
陈氏家族出自天下陈氏出义门的九江德安县义门镇,自宋代开始陈氏便有部分族人迁居至永丰坑田村。
自宋以来,陈氏在坑田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已经成了当地的大族。
但是坑田村的田地却大部分掌握在了陈氏族长陈元任的手中。
陈元任家已经历经五代族长,成了永丰陈氏的巨无霸,永丰陈氏的其他子弟多数都成了陈元任家的佃户。
陈七就是陈族长家族的佃户之一,他有妻儿四口人,租种了陈族长家的良田五亩。
但是哪怕是租种了五亩田,陈七一家依然缺吃少穿,其根本原因便是陈元任这狗日收的租金太高了。
田中产出的八成粮食都要交给族长,剩下的两成不光要留作口粮,还要留来年的种子。
崇祯五年流寇来时,陈七家中的粮食全被流寇抢走,家中妻儿饿的啃树皮。
陈七舔着脸去族长家中借粮,陈元任却趁势要他写借据,借米一斗还五斗,简直就是高利贷。
为了让妻儿活命,陈七没办法,只能在借据上按下了手印。
陈七心中早就对族长一家怨恨极深了,今日他进城卖自己编织的草鞋,一看县城居然变天了,一番询问才知道袁州莫大王的兵马已经打到永丰了。
陈七马上意识到自己报仇的机会到了,他回到村里四处散播消息,说袁州府的莫大王已经打下吉安府了,永丰县城也已经攻占。
莫大王要给大伙分田分地,陈七四处游说,很快便拉拢了村中一百四五十号壮丁。
他们气势冲冲的拿着扁担锄头杀到族长家中,勒令族长交出家中的田产和粮食。
陈元任当然不肯了,并且还以族长的身份破口大骂,陈七被骂的一腔热血直冲脑门,当即就拿扁担把陈元任给开了瓢。
陈元任被当场打死在自己家中,陈家也被村民们给占领,打开粮仓一看,里面的存粮堆得足有十几人那么高。
此时跟随陈七一起造族长反的众人都懵了,看到这么多的粮食,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说要把这些粮食怎么处理。
有说让村里人大家平分的,有说拿去府城卖钱的,还有说雇船拉到省城去卖的都有。
只有陈七力排众议,他大手一挥说道:“都别想了,这些粮食是咱们献给莫大王的义军当军粮的,谁也不许乱碰!”
众人看陈七说要献给义军的,立刻不敢说话了。
陈七让自己的堂兄弟陈五陈六看住粮仓的粮库,自己则迅速跑入县城之中,见到了在县衙办公的义军首领彭金洪。
彭金洪一听还有这种好事,立刻喜出望外,马上派兵五十跟随陈七火速赶往坑田村。
彭金洪也没说怎么处理那一仓库的粮食,只是先派兵看管起来,关于粮草这种军资大事,彭金洪还得等待主公派人前来处理。
陈七带着五十义军神神气气的回到坑田村,村里的人一看陈七居然带着义军入了村,顿时议论纷纷。
大家都夸陈七有本事,居然能跟义军打上交道,还率兵回村。
陈五陈六二人一看堂哥带兵回来,也是吃了不小的惊,二人拉住陈七问道:“大哥,你在县城有没有见到莫大王?莫大王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跟大伙说的那般有三头六臂啊?”
陈七哈哈一笑,说:“这都是谁传出来的,莫大王肯定是跟咱们一样啊。”
“那意思是你见到莫大王了?”
“没有,莫大王不在永丰县,他现在正在安福县呢,我见到的是莫大王的手下大将彭将军。”
兄弟二人一听没见到莫大王,顿时大失所望。
坑田村陈七的事情下午便在周边几个村里传开了,周边村里的人纷纷效仿,一时之间整个永丰的农民运动如同感染病毒一般扩散,等到第二天时,永丰县周边十几个村全部发生民变。
长期受到欺压的村民们纷纷抄起家中的扁担锄头向地主家冲去,一时之间整个永丰的地主是哀嚎连连
第二日一早,吉水知县就接到了安福和永丰两县陷落的消息。
知县和县城主簿三人听闻消息皆是瑟瑟发抖,三人躲在县衙之中与县衙的官吏们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