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等待中死亡,就在等待中爆发。</p>
不记得是哪个名人曾说过的这么一句适,似乎比较适合舒夜此时的心境。然而,舒夜并没有爆发,舒夜的焦急与担忧,并没有维持多久。</p>
当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的第二天,舒夜一个人走在已桃花散尽,空气中只残留些许香味的湖边小径时,她看到的是一副一弯湖水微波起伏,小径曲曲折折,青年男女散在各处或安静闲适或读书或者轻声交谈的景象时,舒夜的心里,是一片澄静。</p>
她明白了林晓为什么老大的一把年纪了还要屁颠颠地想方设法地混到这大学里面来了。</p>
屈指算来,舒夜离开楚天大学才五个月,可是,舒夜就有些想念这大学了。</p>
不,不是“有些”,是“很想”。</p>
在这个中国中部著名的高等学府里,舒夜度过了她人生中金子一般的七年光阴。</p>
本科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选择创业,在国内或者到海外,考研究生的也大多选择在沿海地区的名校或者留学,而她,选择了留在这里。</p>
为什么?其实很难去逐一去解释,只是一时的感觉,是喜欢,很简单,这样这样简单地决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p>
记得自己曾经也问过年轻美丽的韩老师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在楚大?</p>
韩老师的回答是:等待。</p>
舒夜当时不太明白,现在舒夜有些明白了。</p>
韩老师终究还是走了,而自己,终究也要离开这七年来日夜相守的大学。</p>
舒夜突发其想,是不是要装一个许愿瓶,封存起来然后扔在湖底,或者埋在学校的某一块土地之下,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再回到学校,取出来,看看许愿瓶里青春时所许下的愿望,然后对照自己这“大半生”,心里给自己打一个分数。</p>
舒夜想着这一影视剧里常有的情节而不禁笑出声来。</p>
就在这时,舒夜看到前面大约五十步亭亭而立的一位女子,长发披肩,舒夜眼睛一亮:莫不是韩老师?!</p>
舒夜正要走上前,那女子转首,神情冷漠而忧郁地望了舒夜一眼,然后款款走开。</p>
啊,不是。只是一个体态、气质有些接近韩冰老师的女子,她的眼神也很忧郁,看年纪有三十多了,是一位凭吊过去的师姐吧。</p>
舒夜突然想起,在这条小径上,是否林晓也经常来过?他是否也看到过那体态、气质类似韩老师的女子?若是他看到了,又是怎样的心情。舒夜的双眼,突然感觉迷蒙起来。</p>
舒夜摆脱了湖边小径的纠缠,来到学校外南边的一条街。</p>
这条街要比过去干净整洁得多了,餐饮店也越来越适合浪漫的约会。</p>
舒夜刚刚来学校时候,这是一条路灯昏黄而乱哄哄的街,空气中充斥着各种烹炸的香味,满眼是各种看来极不干净却又让人无法不馋、无法不掏钱买的各式小吃。</p>
五月,在楚大的这几天,舒夜一边在楚大闲逛,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房间,书成捆的打包,然后拖到火车站寄回家。家在杭城,工作地大概跑不了的是在骄海,在腾龙了!</p>
一想到在腾龙的日子,舒夜的心情转而兴奋起来,只有在腾龙的工作,才有可能冲淡舒夜对大学的思念。</p>
是啊,她有着无比深沉的大学情节。</p>
她的父母双双是杭城西子湖畔一所著名高等学府的教授。她出生在大学,成长在大学。假设她的心湖由某一件事、某个人而扰乱了,在大学里静静地呆上一会,就会恢复平静。</p>
等到舒夜再一次在湖畔闲逛的时候,很意外又不意外地遇到了林晓。</p>
林晓几乎是从新乡逃回来的,他的样子狼狈极了。</p>
他现在是焦点人物,各种媒体的记者几乎是“追杀”一般地采访他。</p>
追他理由之一:他领着一帮学生奇迹般地让一个村庄捱过了艰难无比的三天;</p>
理由之二:林晓单人单骑跃过“天沟”(现在那一可恶的裂沟已经被某些颇为敏感人士命名天沟了)冲出死地向外界披露新路村的十万火急状况,据说有照片为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