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第367章 英国人的请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7章 英国人的请求(1 / 2)

 潘友新完成了他的任务,很愉快地结束了与委员长的会谈。接下来他就将代表苏联政府与华夏政府商谈一系列合作的细节,包括这笔战斗机采购合同。

委员长也没有停下来,英国代表团又跟在苏联人后面来了。对于英国,委员长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感,毕竟英国在日本侵略华夏的时候,不但没有对华夏施以援手,反而还跟日本达成一系列的协议,等于是在帮助日本,正是由于英国对日本的帮助,才让华夏的抗日战争进行得那么艰苦。后来在缅甸战役中,英国人又是拖华夏远征军的后腿,差点让华夏远征国吃败仗!

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美、英、俄、中等二十六个同盟国发表联合国宣言,全力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华夏开始列入四强。从政治上来说,华夏从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四大强国之一,虽然这只是表面上的,但也展现了华夏国际地位的上升。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华夏理应与其他国家一样,享受同盟国中同等待遇,至少凭借华夏战区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华夏也应受到尊重。

但是实际上,华夏仍没得到应用的尊重。一百多年来的积贫积弱导致了帝国主义对华夏的轻视,华夏的国际地位仍未得到有效地认同。在华夏远征军取得了仁安羌大捷,救出数千英美军后,英国仍然对华夏充满了猜忌,在丘吉尔首相的发言中,很难看到对华夏的感谢,有的只是藐视。实际上美国一直拒绝华夏参加英美参谋团会议及军火分配机构,承诺的援助一直得不到及时兑现。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在印度及南亚地区的统治地位,不愿意华夏插手印度缅甸问题,这使得中英在联合问题上矛盾日深,中英的联合是比较薄弱的。各国对华夏的支援仅占应得的一小部分!

“七?七事变”后,英国一直拒绝对华援助,一则担心华夏政府很快崩溃;二则唯恐激怒(www.ibxx.com)日本损害英日之间的关系。中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后,英国才对华夏战场的作用予以重新估计,认为中日之间的对峙将有利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而且,英国此时正在考虑改变海军的战略次序,更希望华夏战场能拖住日本。因此,英国开始和美国一起援助中国。1938年12月,美国给予中国一笔2500万美元贷款后,英国随后同意给予中国50万英镑的援助。当然,这些援助都是极小的。委员长知道丘吉尔从骨子里看不起他,看不起华夏!

英国空军参谋长波特尔率领的英国代表团一行,紧跟着苏联代表团的后面,就来到了委员长的南山别院。

波特尔是英国空军上将,级别还是很高的,所以在表面上委员长还是非常客气,他亲自在别院门口把英国代表团一行十几人迎了进去,然后双方落座交谈。

委员长心情特别好,现在是英国有人求于他,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少见。这比缅甸战役时英国人的求援时感觉还好。现在美国刚刚宣布放弃了与华夏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现在是不是该轮到英国了呢?委员长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敲打敲打英国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