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第171章 后掠翼出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后掠翼出现(1 / 2)

 矢野浩田看了前面三家公司的方案,也觉得自家公司的方案有点悬,不过在前面三家公司面前,川西公司在日本航空工业界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它的前身新明和最早成立于1918年,当时称日本飞机制作所。1919年与川西机械制造公司合并,成为该公司的飞机分部。1928年11月飞机部独立,成立了川西飞机公司。1945年公司飞机产量达到顶峰,年产飞机2862架,主要生产“97式”和“2式”水上飞机等,从业人员达7万人。

三菱重工的飞机生产始于1920年,后来设计制造过多种军用飞机,如“零式”战斗机等。不过三菱重工的主要业务还包括造船等,早在1870年,岩崎弥太郎开始了三菱的创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事造船。1934年公司改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川崎重工始建于1878年,是日本经营生产造船、汽车、航空等多种产品的综合性公司,当时名为川崎造船厂。1907年开设了兵库工厂,1918年在兵库工厂设置了飞机科。1937年,飞机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了川崎航空机工业株式会社。川崎重工从1918年开始生产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研制生产过“八八式”侦察机、“飞燕”战斗机、“川崎研3”高速研究机等。

中岛公司前身则是1931年由中岛知久平创建的飞机研究所,同年在该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岛飞机公司,并先后建立了十个工厂和一个研究所。该公司生产了多种军用飞机,如海军特殊攻击机“桔花”、“钟鸠鸟”、“疾风”、“吞龙”等十几种舰载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是当时日本最大的飞机公司。

爱知公司曾击败过三菱和中岛这两家日本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设计生产出性能优异的99舰爆,在舰载机设计方面拥有非常深厚的经验。

立川公司于1924年以石川岛造船所为中心出资设立石川岛飞机制作所,为本公司前身。生产初等练习机“红蜻蜓”。1936年在旧(www.hao8.net)日本陆军的影响下改名为立川飞机公司。由于是陆军军机专用制造厂的关系,擅长开发制作陆军的教练机、侦察机等,1928年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也移往立川。拥有远距离运输机的技术。中岛飞机公司的“隼(Ki-43)”、“疾风(Ki-84)”、“吞龙”(Ki-64)”等其他公司的飞机也有生产,其中“隼”有约半数是在立川制造的。

矢野浩田心里明白,在这六家竞标飞机制造公司当中,最没有机会的就是他们,还有立川公司。因为这两家公司都并不是以设计制造主力战斗机和轰炸机而存在的,他们生产的都是一些辅助型飞机。说白了,这次竞标完全是就陪太子爷读书,几乎不可能有机会中标,但是像矢野浩田这样的设计师,还是希望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获得采纳,所以也费了不少功夫,搞出来一个后掠翼的设计方案。当然,他们胆子够大,要知道在平直翼为主流的时代,后掠翼完全就是一个新玩意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