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回唐记> 第三十八章 武牢大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 武牢大捷(1 / 2)

回唐记 何研 更新时间 2021-09-09

 自从夏军从牛口至武牢关前线的运粮通道被唐军在牛角山之处截断后,导致粮草已经断绝半月有余,从而也引起军心动荡,士气下降,将士们思乡归家之情甚浓。[浏览本书最新章节,请登陆]

对于此,窦建德心急如焚,此时他面临两个抉择,要么速战速决要么立即退军回河北。

大部分夏军将领都希望退军回河北以保存实力,甚至窦建德的夫人曹氏也多次劝告他退军,但窦建德生性极讲义气,处事义无反顾,他答应王世充来解救洛阳之困,他就一定要实现承诺,否则将成为言而无信、行而无义之人,因此他坚持己见,决心一定要拿下武牢关,哪怕是牺牲自己女儿的生命也不能让自己成为失信于天下之人。

这日早晨,窦建德正在帐内思索着再次强攻武牢关的策略和计划,突然有哨马回报说在汜水对岸看到大批唐军在牧马,窦建德听罢,赶紧出营察看。

只见汜水对岸滩涂水草丰美,大队唐军士兵正在岸边悠哉悠哉放牧战马,似乎已将武牢关当成长安城般爽意无限。

窦建德见此心中大喜,他对旁边的将领们说道:“由此可见,唐军已无粮草,连战马都无草可吃,人更是无粮草可食。”

回到营帐中,他立即召集将领进行商议计策。

窦建德的判断是此时唐军肯定已粮草短缺、军心涣散,因此唐军要么全军侧退,要么必摆出阵势与夏军决一死战。

以此时唐军在汜水对岸牧马情景来看,唐军很有可能想选择负隅顽抗,想必李世民以为夏军粮草通道被截断后造成粮草短缺士气低迷会主动退兵,因此唐军故装摆出决一死战的阵势妄想将夏军退兵。

而窦建德就想利用唐军这种侥幸的心理一举击垮唐军并攻破武牢关,他心里暗道:李家小子,此次一定要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他立即吩咐众将领率兵在汜水东岸摆出阵势,准备渡河一举击垮唐军。

众将接到号令后,立即纷纷领着队伍在汜水东岸沿线摆开阵势,瞬时汜水东岸近二十里河岸上布满了夏军。

只听到汜水岸边的夏军战鼓擂擂,号声冲天,士气高昂,令人生畏。

此时,汜水对岸的唐军似乎被气势宏大的夏军阵势吓破胆似的,急忙赶马返入关内,紧闭城门不出。

窦建德心中暗喜,心想趁好借此壮军威,并威震唐军,甚至说不好可令唐军胆怯而逃,拱手让出武牢关。

他下令继续击鼓震威,全军将士高声呐喊。

顿时汜水东岸战鼓齐鸣,喊声雷动,震耳欲聋,可能真的被夏军如此气势磅礴的阵势所惊吓,武牢关内的唐军竟闭关不出,偃旗息鼓,而任由夏军鼓噪呐喊。

此时正是七月时分,天气异常燥热,夏军不知不觉已鼓噪了一个上午,未见唐军一兵一卒出城,反而让夏军士兵们自己精疲力竭。

夏军将士们从先前的士气高昂慢慢转成了士气低沉,疲惫不堪,正是应了古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渐渐到了正午,夏军将士们喊得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有的士兵已经开始躺在地上休息,有的争着到河里喝水,军阵已乱,纪律全无,乱糟糟一片。

站在关上观望的李世民见到此等情景,心中大喜,他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此时关内的唐军在他安排下以逸待劳,已休息得精力充沛、士气旺盛,大家均摩拳擦掌,跃跃而出。

李世民见时机已成熟,他立即召集秦琼、尉迟敬德和何超等将领,高声喝道:“此时夏军士气下降、军心混乱,而我军休息充分、体力恢复,正是出击的好机会,我们这一次务必要一举击退夏军”,说完,他拔出宝剑亲自率领一队铁甲军从关内冲出,奔向汜水对岸的夏军。

秦琼、尉迟敬德、何超和李世勣等跟随着李世民,如猛虎下山般率领兵马直扑向对岸的夏军。

此时,对岸的大部分夏军正东倒西歪躺在汜水岸边休息,突然间听到对岸呐喊声震天,只见数队唐军人马像饿虎扑食般冲了过来。

顿时夏军阵内慌乱一片,争相逃窜,溃不成军。

只见李世民身披黑衣黑甲、手挥长剑纵马带领铁甲军率先冲入夏军大营。

进入夏营内,唐军将士们如虎入羊群般挥起刀剑砍向慌乱逃窜的夏军士兵,顿时措手不及的夏兵稻草般被砍倒在地,惨叫声连天,异常惨烈。

此时的窦建德还在中军帐内与众将领商议进攻武牢关的计策,赫然间他听到军营内杀声雷动、噪声轰天,正要命人出去探查时,突然一名浑身鲜血的夏军将领疾奔入帐,并急声叫道:“报告夏王,唐军冲过来了。”

窦建德愕然大惊,没有想到夏军还没有发起进攻,唐军竟反而主动杀过来,他立即吩咐众将速领兵出击,并希望借此一举将唐军主力歼灭。

此时的窦建德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来临,夏军大营的选址和长蛇排开的连绵二十里阵势将给他的大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夏军大营就坐落在汜水东岸前数里地的平原上,而大营后面则是连绵不绝的嵩岳山脉,只有一条山道由夏军大营穿过嵩岳山脉直通后方的牛口,此山道狭窄且漫长,非常不利于大军侧退。

因此倘若夏军遭到严重攻击令全军溃败时,将无法短时间退出大营所在的汜水东岸,势必在嵩岳山脉的狭长大道上所堵塞而造成大军混乱。

而李世民恰恰就是利用夏军的这个错误,集中全力奋然发起致命的一击。

这时前营的夏军已乱不成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挡,士兵们蜂拥向后撤退,结果夏军后面的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前面侧退的士兵挤压成一团,而夏军后军则不清楚前方形势,看到前军不断撤退也只得赶紧后退,瞬时整个大军像一锅粥般混乱不已,只见夏军士兵相互踩踏,惨呼声震天。

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和何超等率领的铁甲军在夏营内纵横奔驰,如切西瓜般将夏兵砍倒于地,顿时夏营内杀声阵阵,尸体遍布,场面异常悲壮。

此时窦建德披甲持槊纵马奔出,顿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军营内已是乱成一片,夏军士兵在唐军骑兵的追杀下慌乱四处逃窜,早已显溃败之势,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军会落入此局面。

他急忙大声吆喝并试图阻挡逃窜的夏兵,但为时已晚,夏兵们早已士气全无,惊恐不已,只顾竞相逃命,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窦建德见此场景,心知已是无力回天了,但他仍是不甘心失败,只见他大喝一声挺槊冲向迎面而来的唐军铁甲兵,瞬间他将数名铁甲兵挑于马下,如同天将下凡般勇猛无比。

但渐渐的,他发现身边的夏军越来越少,他们不是被唐于马下就是已夺路而逃,最后只剩下他和夫人曹氏。

可别小看曹氏,她可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后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她先是辅助窦建德夺取河北地区,然后力劝他自封夏王建国立业,可见她虽是女子却胸怀大志。

此次窦建德率领大军赶来解救洛阳,她曾强烈反对,她认为王世充冒天下之大不韪毒死皇泰主杨侗而篡位,已不得民心,夏军认为不应该前往洛阳支援,她建议窦建德在河北招兵买马,联合突厥,扩大势力,将夏国建立强大。

而窦建德是江湖绿林出身,为人极为讲义气,王世充曾经有恩于他,让他铭记于心并耿耿于怀。

此次见王世充有难并多次急报求救,因此他力排众议坚持出兵洛阳,曹氏见无法劝阻窦建德,便只得随军而来,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

哪知夏军刚到武牢关被顽强的唐军阻挡无法前行,导致军心动荡、士气全无,这时曹氏见状立即再劝窦建德退兵河北或绕道进攻唐朝都城长安,采用围魏救赵策略解救洛阳,但窦建德为人固执,决意要攻下武牢关以壮士气,这才导致今日之夏军溃败。

曹氏武艺高强,身怀两绝,其一是枪法,她手持八丈长枪,枪法出众有神出鬼没之能,其二是箭术,她精通箭术,具有百步穿杨之能。

此时曹氏跟随在窦建德身旁,她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如蛟龙翻腾般已将不少唐军铁甲兵刺于马下,她虽是女子却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气势,将这股唐军杀得闻风丧胆,难以靠近。

突然间,左侧冲过来一股唐军小队,领头的正是李世民,只见他全身黑衣黑甲,手持宝剑,飞马冲向窦建德,而右边顿时也冲出一支唐军队伍,领头的正是身披银盔银甲的何超,只见他手舞长枪,也是一路杀过来。

自从率兵出征以来,何超对自己在战场上使用什么兵器很是发愁。

如果问他持什么兵器最拿手,他会毫不犹豫的说:或机关枪,可现在是在唐朝,他必须从十八班兵器中选择一样兵器在战场上使用。

在凤陵关时他穷思苦想数日后,终于决定使用长枪,原因有二;

一是他在北京航天大队时曾经为了备战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练习了一套花枪,虽然他们的表演节目在彩排期间就被张艺谋给毙了,但何超总算还是学到了点枪法,虽然只是些表演性质的动作,但这已是他在十八般兵器中唯一摸过的兵器。

二就是长枪在这个朝代是一种很流行的兵器,可以当成棍横扫,也可以直刺,威力无穷,像秦琼、李世勣、罗成、伍云召等英雄好汉都是枪法大师,因此何超毅然决定选择长枪作为自己在唐朝闯荡的护身兵刃。

曹氏看到何超手挺长枪飞奔而来,她立即大喝一声举枪迎面刺向何超。

何超突然看到一位大概二十五六岁,长得貌美如花、唇红齿白、赛如西施的绝色美女正手舞长枪朝自己迎面刺来,此时虽有撼于此美女的容貌,但看到精光闪闪的长枪刺到眼前,他顿时无暇观赏美女,急忙侧身一闪。

见躲过美女长枪,他正待松一口气时,突见美女长枪一抖,抖出一个枪花,反手再刺向他的心窝。

眨眼间长枪闪电般已刺到心窝,他顿时冷汗直冒,急忙一个铁板桥将身体后仰直接躺在马鞍上,险惊惊的避开了来枪,但也狼狈不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