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我的硬核音乐生涯> 六百一十七 《高山流水》!和合文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六百一十七 《高山流水》!和合文化!(1 / 2)

我的硬核音乐生涯 武剑仙 更新时间 2021-10-04

 若说秦筝的技法,颇有些势大力沉。

在摇指的时候,小指会作为一个支点,支撑在岳山右侧,同时大臂摆动做惯性运动,非常具有爆发力。

此为“扎桩”!

大指撑住,小指稳定!

虽然这种“扎桩”的技巧,多多少少在其他各种流派中都出现过,但无疑秦筝是最善用,也最爱用这类技巧的!

夹弹!

这也是最主要的演奏技巧。

是指手指按弦向面板的方向,向下使用力量,让琴弦上下振动。

通常这种清晰的弦音夹弹后,手指会留在下一根琴弦上,触弦,却不动,蓄势待发。

像是河南,山东这些北派的筝,以这类技法最为多用。

陕西秦筝更是特色鲜明。

但很显然,王昌元先生上来不紧不慢的五个音,却用了另一种非常鲜明特色的弹奏技巧。

“提弹法!”

这是一种悬手演奏的方式,与“扎桩”刚好为相反。

手指,手掌,手腕相互配合,向着手心的方向,也就是“上方”用力!

待到弦音出后,手型是半握拳状态的。

很好理解,往上提着弹奏!

一个音后,手掌松开,开始弹奏下一个音。

这样的技巧更为灵活便捷,适合轻灵快速的乐曲。

浙江筝,尤其以提弹法为最多!

当然,王昌元先生的速度并不快。

但演奏的技巧,却确实是提弹法。

与之前外宾们观赏的古筝独奏《秋夜筝》运用的技巧与架势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

如果说,最能代表陕西秦筝的曲目是这首《秋夜筝》,那么,典型的浙派筝曲

便是这《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那“知音难觅,相知可贵”的典故,可以说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

华国十大古琴曲目之一。

分为《高山》与《流水》。

但其实

知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和王昌元师傅演奏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没半毛钱关系。

只不过恰好名字一样容易混淆罢了。

他古琴的《高山》《流水》和我古筝的《高山流水》有啥关系?

只不过恰好他叫张伟,我也叫张伟罢了,隔壁有家人也叫张伟呢!

同名同姓,但也只是同名同姓,实则没有半点瓜葛。

张伟,可以是律师,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富二代,更可以是金甲战士。

于青山绿水之间遨游,耳边聆听着《高山流水》古筝曲,冉冉而起的是沉香,飘远四溢的是香茗。

在人与自然中,静下心,慢慢的去打磨自己内心的道德,器量,学识。

来自浙江民间的传谱,经过现代人的还原与打磨,最终迸现了旋律典雅,韵味隽永之味。

高山之巍然,流水之洋洒。

武林逸韵!

古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高山》《流水》完全不同。

而同为古筝曲,不同流派的《高山流水》曲谱也完全不同。

曲调上就完全不同。

与山东筝,河南筝的高山流水不同。

浙派的《高山流水》,音色雅致纯净,有一种古朴典雅,超凡脱俗的高洁。

山水墨迹流于音律。

在场的外宾,感受到这样一种完全不同,与自然对话,秉持修养德行的音乐,内心之中顿时充满了无数的奇思妙想。

感触也完全不同。

普通的听众,听到一首曲子,尚且有完全不同的意境,更何况是名家大师。

他们甚至感受会更多。

但通过音乐的启迪与思考,感受其实殊途同归。

各种学术流派的思想,仿佛繁星点缀天空。

但贯彻在浙派《高山流水》之中的理念,始终如一。

和!

汉族人民传统的“和合”思想,即使到了如今也贯彻始终。

天下大同,和谐发展。

通过这描绘山水与静心的音律,这种超脱的思想油然浮现。

筝音柔和唯美,淡然恬静,但骨子里,有一种傲,从未缺失。

就仿佛古人强调的“和合”思想一般。

和,并非是软弱的求和。

古人从不否认事物本来的矛盾,更不逃避进行必要的斗争。

追求的,是通过克服矛盾,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

正视矛盾,却推动矛盾转化,促进新事物的形成。

所谓包罗万象的胸襟,安心立命的觉悟,也无非如此。

为何音乐界有句话“学艺先修德”?

尤其是在华国的古典音乐中,更是将这句话,代入到幼年启蒙的第一堂课中。

“保合太和,乃利贞!”

“养之以德,则民合!”

音乐作为一种思维的启迪,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要使人愉悦。

但这样的愉悦,却并非是短暂的刺激。

而是长久熏陶中,来自道德层面的提升,思维学识的进步所带来的愉悦。

从略显粗犷的北方,来到浙江杭州这个充满水汽的鱼米之乡。

音乐上最大的体现,便是柔和细腻了许多。

山与水,交相辉映。

庄严的山音,波荡清亮的水音。

流淌中的水音中,低音的山音,便仿佛苍古伫立。

王昌元并没有加速。

花指不断滑奏着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流。

静中有动,动中却又极静。

轻轻的。

泛音结尾。

恍若是一滴水花,轻轻击打在磐石之上。

绝美的意境,当真是让人回味过来后,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此时,什么叫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便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这里!!

夸赞?

不!

没有人想要出言夸赞。

这个时候,不说话才是最好的。

似乎任何称赞,都会玷污这种高洁与雅致。

与其“趋炎附势”一般的跟风夸赞,不如静静的欣赏品味,与乐师,与音律,与这山水,一起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宇宙的真理。

品味这如同涓涓细流般清扬优美的浙派古筝。

也感悟着汉家思想的“和合”文化!

明心,见性!

存心,养性!

一首琴曲中,不少音乐家也陷入了一种模糊朦胧的感受之中。

这种朦胧中,似乎愈发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境界与精神。

良久后,众人回魂。

瓦尔兹大师微闭的眼睛慢慢睁开。

闻着空气中微微带有的沉香味,似乎还能依稀听到这典雅的琴曲。

品了一口依然温热的茶水,兰花香扑鼻,浸人心脾。

此时此刻,瓦尔兹大师的内心,只有一个感受。

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