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辈子是再见不到家人了!”林俊想。亚历山大同志,下
海贝克去学院。还有,让他给自己重新起个名字,I
“这些我们都会安排好,而且还有完整的身份和生活履历。”
说实话,亚历山大根本没想到安德烈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就策反成功,那些“契卡”的策反专家们都可以“下岗”了。当然他也明白,安德烈的个人魅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是连对手都会尊敬他的优秀飞行员。“看来我们的有些工作方式可以从这里得到些借鉴。”他想。
“契卡”的工作能力当然是出众的,要不也不会有后来另整个西方世界都闻之胆颤的“克格勃”。这次策反成功只是个比较特殊的特列。
林俊借用这里的电话向斯大林通报了情况,结果当然是得到了斯大林的赞扬。
“其实内务部的同志已经摧毁了他的思想防线,我只不过往上面加了最后一根稻草而已。”林俊还是“称赞”了一下内务部的工作,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的去。
、、、、、、
回到学院的林俊把海贝克的事交给了这边的同志,对于109的事还不需要自己过度上心,反正设计师同志会解决,他只要等飞机试飞的时候再去了解就可以。而且现在学院里已经有两拨客人在等他,而且还需要林俊跑个十几公里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去见面(学院戒严):一波是装备部的,另一波是航空炸弹研究所的。
这些人是接到了克里姆林宫的直接指令来请教安德烈同志的高招。
同志们“虚心请教”,林俊也是认证教学。对于凝固汽油弹的设计他当然只能说出构思和一些“瞎编”的配方,总不能告诉他们自己知道凝固汽油弹的具体配方,只能用上“我想”、“估计”、“可能”这一大堆名词。就是这么说也足够了,那些专家们不是笨蛋,绝对可以找到最好、最安全有效的配方。
对于鸡尾酒炸弹的研制就简单的多,林俊在告诉同志们多种配方的同时,还亲自“实弹表演”。
他问修理厂的同志要了些空的伏特加酒瓶和棉纱、汽油、机油、柴油和洗手用的罐装洗衣粉,连厨房里的白糖都拿了些。
林俊亲自灌装了几种“版本”的燃烧弹,其中一种是三风之二的汽油混上三分之一的白糖,另一种是三分之二的汽油混合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洗衣粉,再加上点少量的机油。
“同志们,如果没有白糖,换成红糖也可以,要是舍不得这些好东西,汽油里加些沙子木屑也能凑合,当然效果就没有加糖和洗衣粉好,还有瓶口上用棉纱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用粗麻纤维的布条。我听说西班牙的同志把一种叫做酸的化工原料和糖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燃烧的效果非常好,但化学的东西我不怎么懂,这个配方到底要不要加汽油就靠你们去试验了。”
这个汽车修理厂也是附属于茹科夫斯基学院,所以林俊在试验燃烧弹威力时干脆让同志们拖出了一辆报废的汽车壳子,而工人同志们还准备了大量的灭火器“严阵以待”:一是保证投掷者的安全,第二就是试验配方的抗灭火能力。
林俊“亲自操刀”,点燃了瓶子上的粗布棉纱后投向那个车壳。
效果非常壮观,差不多有2高的火焰不仅附着力非常强、基本没有乱流乱淌的现象,还发出滚滚浓烟和刺鼻的气味。手持泡沫灭火器的工人发现手中平时对于汽油燃烧非常有效的灭火器基本无效。
“同志们,看来一个灭火器对于这样的大火是基本无效。”林俊看到工人同志的努力没有结果后说。
等到大火自然熄灭后,那个车壳已经都烧得变形。
林俊试验了第二个配方,就是混了洗衣粉的那个,结果燃烧后发出的刺鼻气味差点让人窒息。带着口罩、手持新式干粉灭火器前去灭火的同志也是以失败告终。最后所有的十几个灭火器一拥而上才扑灭了大火。
最后的结论是:“靠坦克成员是无法扑灭这样的大火的,而且只需要一到两个这样的燃烧瓶命中坦克的发动机就可以摧毁坦克。”
“安德烈同志,您绝对是个天才!”这是参加试验的所有人对林俊的评价,“我们要把这种简单有效的武器命名为安德烈鸡尾酒燃烧弹!”
“不好意思了,人民委员会主席同志!”林俊在心里在和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名字,叫他的“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苏联的鄙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