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货币减少的同时商品供应也减少,这种情况有些基本的经济知识或者有一定商业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货币减少的同时商品工业也减少的直接结果就是物价飞涨。
在大明朝这个环境下,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下,粮食生产的总量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况。但是,在这种粮食生产的不稳定,对于大明朝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问题真的不太大。
湖广地区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是大明朝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不假,可是大明朝也不是只有湖广地区才出产粮食。商品粮存在的意义是因为他的商品性,可是大明朝的地主官僚们自己就有大量的土地,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就可以出产大量的粮食。
粮食价格暴涨带来的危害,是单纯的针对中下层民众的。也就是说它只对普通老百姓有害。
对于那些大地主大官僚来说,粮食价格的上涨对于他们不仅没有什么危害,而且他们还非常乐见这种状况发生。毕竟作为掌握着大量土地的地主官僚来说,粮食价格上涨,可以让他们这些手里握着大量粮食的家伙们直接获利。
100块钱人民币一斤的粮食,现代的老百姓吃不起。100个铜钱一斤的粮食,古代的老百姓也吃不起。就是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一个雇工在大规模集中进行生产的纺织工坊里干一天的活,最多也才能挣30到40个铜钱。也就是说,普通人干一天的活儿才够买不到半斤粮食的。
是人就得吃饭,不吃饭就得饿死。100块钱一斤的粮食老百姓吃不起不说,还不一定每天都有的卖。这种情况下,走投无路的老百姓除了造反闹事以外并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可想。
所以,从1625年开始,本来就已经在大明南北此起彼伏的暴动起义等事件,越发的激烈狂暴起来了。
复兴党统计院在1626年初的统计表明,光是在1625年下半年,复兴党仅仅从苏州府一地就吸纳了流民和难民七万多人。其中百分之三十的是城市平民出身,百分之七十的是破产农民出身。
总的来说,到了1625年,不仅在乡村里生活的农民因为土地兼并大量的破产,就是在城市里生活的城市平民也开始走投无路了。
光是1625年下半年,作为大明朝纺织工业最发达的人口规模超过一百五十万的苏州府,就前后发生了二十多起饥民暴动事件。几乎所有的暴动都是因为城市平民抢劫粮食商店引起的。
受小冰河气候影响较小的江南地区都是这种状况了,那么可以想象一下,受小冰河气候影响严重的北方地区会是一种什么状况了。
1627年一月,繁忙的武昌府码头上一艘大概只有两百吨左右的小型蒸汽船驶进武昌府码头。
因为码头上的船实在太多,所以这艘不怎么起眼的小型蒸船要在待泊区等待一段时间,等着武昌港务局的工作船的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