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七十四章 自修(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四章 自修(二)(2 / 2)

钝兵的字面意思是,兵器顿了。而李孟羲理解的钝兵指的是对兵器箭支等军备物资的消耗。</p>

兵器都是有耐久的,一把百炼钢刀,打上一仗,刀口就砍的全是豁口,跟锯齿一样,兵器等军备物资,除了缴获,难以补充。而要依靠缴获来补充物资,太不稳定。</p>

所以,自《孙子》这一段,李孟羲学到的军策是,不管打什么仗,一定要建立稳定的补给线,持续不断的给前方输血,如此,有补给线的军队跟没有后方支援的军队是两种军队。</p>

一方越打越弱,另一方兵器人员时时补充,战力得以维持,随着战争进行,很快就会显示出不可巨大的战力差。</p>

后勤线是如此重要,如有十万人力,将五万投入后勤运输工作,都不显多。</p>

两支军队,都是十万人,从后方往前方运送粮草的路程相同,那么若一方十万全是作战部队,一次带够粮草,而另一方,作战部队只有一半,余下五万人,</p>

负责维持补给线。</p>

那么一开始,战兵更多的一方,自然占据优势。</p>

大多数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都是一锤子买卖,先是花一年时间筹备粮草兵器,然后调集大军,行军两个月,然后遇敌,一两天就决出胜负。</p>

但万一,战况僵持下去,后勤薄弱,或者后勤力量不足,后勤补充速度慢的一方,劣势将越来越大。</p>

于是,有五万人力来维持补给线的一方,将渐渐占据优势。</p>

最终,五万补给充足的大军,击败另一方补给不怎么充足的十万大军。</p>

而且有五万人在负责后勤,纵然粮道被截,也有较为充沛的防御力量。</p>

纵然粮道被截断一次,因为后勤力量比较强大,重建起补给线的速度也比较快。</p>

如果双方粮道都被对方偷袭,那么可以很确定的是,后勤力量更强的一方将更快恢复元气。</p>

楚汉相争之时,人们总结兵仙韩信的用兵之法,总结韩信的用兵特点,人言韩信用兵,多多益善。</p>

尽可能的增加我方兵力优势,以优势之兵,击寡弱之敌,这很负责战争的基本法则。</p>

韩信点兵,是多多益善,而李孟羲有其他看法,后勤力量,更应该多多益善。</p>

后方有更多的工匠,更多的农人,有更多的产出,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p>

假设两方将领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决胜的因素,就不在将领的才能本身了,而是其背后的国力。</p>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p>

此段意为——故,只。兵,打仗,兵事。闻,听说。</p>

只听说用兵打仗时,即便方法笨拙也要速战速决,没有见过求巧而长久作战的。</p>

长时间打仗还对国家有利的,未曾有过。</p>

故,不能知晓发动战争所带来的危害,就不能尽知发动战争的有利之处。</p>

可就在此处,李孟羲有一些不同的看法。</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