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四十章 李小郎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章 李小郎君(2 / 2)

也就是三天赏一斤粮。</p>

以三天的工时为基准,即如果缝制一个行军袋,要花三天时间,那么妇人们缝好一个袋子,单件计价粮食一斤。</p>

如果是一天就能缝好一个袋子,那么一个袋子,计价三分之一斤粮。</p>

缝制袋子,纵然要求把针角缝的很密,工作量也不大,一个妇人坐在马车上,跟着行军边行军边缝制,一天能缝好四个袋子。</p>

也就是说,要按李孟羲制定的奖赏基本规则,十二个袋子,才能换一斤口粮,少的过分。</p>

再加上,破旧的帐篷也没那么多,针线也没那么多,不适合完全照木匠营和民夫营的激赏之法照搬过来。</p>

妇孺算是弱势群体,给些优待也无妨。</p>

李孟羲于是把缝制袋子的赏粮提高了三倍,即,四个袋子,就能换一斤粮,也就是说,一个妇人缝一天就能换到一斤粮。</p>

“姨姨们,还在忙呢?”李孟羲走来,亲切的叫到。</p>

不久前妇人们知道李孟羲其实才九岁之后,于是就不怎么害怕李孟羲所谓的百夫长军师等身份,她们可喜欢李孟羲了。</p>

见到李孟羲来,妇人们都放下手中的活,“呦,李郎来了!”</p>

妇人们叫李孟羲李郎,即,李家小郎君,邻家有女初长成这句话男性的意思,即,一个少年郎,快要长成谦谦君子了,故为小郎君。</p>

被妇人们叫李郎,李孟羲觉得还挺好听,于是就没有反驳。</p>

现在李孟羲在军中,有人称其为军师,这是关羽带起来的称呼。</p>

某日关羽的几个部下交头接耳的谈到有关李孟羲的话题,一口一句一个李孟羲,关羽听到了,很不喜,“你们应叫军师,怎可直呼其名?”关羽训斥了部下。</p>

李孟羲全名就叫李孟羲,跟汉人普遍单字的命名方式相比有些非主流,遍数三国将领,名字是双字的将领有这些——刘三刀,邢道荣,武安国,李大目,胡车儿等,好像全是炮灰……</p>

又因为李孟羲没有表字,在汉代,直呼其名是种冒犯,关羽不让部下直呼李孟羲之名,但李孟羲身份特殊,非是战兵营将领,叫将军并不合适,叫百夫长也不合适,百夫长那么多,这么叫太普通了。</p>

李孟羲在义军中所作所为,是典型的智谋之士的的作为,叫军师很合适。</p>

于是关羽要求之下,战兵们都开始称呼李孟羲为军师。</p>

战兵如此,渐渐的其他人也开始称呼为李孟羲为军师,并且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p>

实在是李孟羲是很矛盾的一个人,他年龄要大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孟羲在军中地位很重要,叫李孟羲一声将军也无妨,偏偏李孟羲年纪太小,将军这个威风霸气的称呼,放在李孟羲身上,很违和。</p>

木匠营多称呼李孟羲为营正,因为李孟羲是木匠营的主官,军医田卜也开始称呼李孟羲为军师,以前大家不熟的时候,田卜是称呼李孟羲将军的。</p>

田卜情商比木匠鲁犁情商高多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