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刘备刚刚的话,陶谦也不禁神往起自己年轻时候对先汉盛世的追昔了。
高祖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昭宣二帝,还有本朝的世祖皇帝、明章二帝,他们带给整个大汉的仅仅是一个皇帝的名头吗?
智者或许愿意屈身在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左右,却不会甘愿臣服在蠢货的身下。个别情况例外,原因就是这些蠢货的身上流着他们先祖的血脉。
单单是想一想那些先祖所言所行,就会令人振奋不已,情愿供他们的后辈驱使,所求无非是他们能够振作起来,重新建立像他们先祖一样的功业。
就算他们确实扶不起来,也愿意为之呕心沥血,耗尽身上的最后一丝力气。
就比如,扶不起的阿斗。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当然,这些遗产也有用光的时候,距离所有大汉士子最近的明章二帝也已经驾崩了一百年了。
一百年啊,再大的恩情也消磨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心匡扶汉室的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绝望。
陶谦原本也是这样,他以为汉室再也不会复兴,所以开始为自己谋求后路。可今天刘备的所言所行,又让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希望”。
陶谦强制压抑住自己内里的兴奋,声音也有些发颤,“玄德但说无妨。”
“琅琊剿匪的事情是刘备向陶公开口求取的,刘备以为自己虽然不能像先祖一样远征大漠,卫国戍边,却应该用好手中的刀枪来护佑一方百姓,这是刘备的初衷。
庭下有些还心怀理想的官员也被刘备所营造的氛围感染了,目光炯炯,直直的盯着刘备。见他一说话,就忍不住点头,也不知道自己在赞同什么。
陈珪忽然注意到身后的陈登,他眼神里全都是崇敬,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显然前几天对他的教诲,这一下子全不知道被他扔到了哪里。
“初一到琅琊,我就被当地的状况给震惊到了。各位,似我等这般治民者,哪里知道被治者的艰难,我之前也不知道,但是现在知道了。
琅琊山地颇多,良田稀少,我本以为地处平原的这些土地会被各家争抢。
没有。
就我所在的诸城,百姓们宁愿选择山里那些贫瘠的田地,也不愿意接受我眼里的良田沃土。
经过查问,他们告诉我,你家产出的越多,被抢的就越多。还不如在山里耕种,土匪看没什么油水,给放过去也不一定。”
刘备义愤填膺,不知道冲谁道,“这是什么道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百姓们会做出这样愚蠢的选择。”
“诸位,刘备想问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