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各怀鬼胎的结义兄弟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一个委培协议。
在辽东将组建一个由源氏提供部分军费的骑兵兵团,这个兵团的兵员主要是源氏派遣的三千名十五岁到十八岁的少年。
这些少年将在辽东度过为期三年的军人生活,流求兵相府将派遣资深的军官对他们进行正规的教导。三年后,这个在辽东经受正规骑兵训练的兵团将回到扶桑,接受源氏的指挥。
源义家虽然对这个兵团不受自己指挥的时间长达三年有些不满意,但他接受了张笑的解释——没有长时间的训练,他得到的只会是一个外表光鲜的花架子部队。
张笑既然提出这个计划,当然会拿到属于他的最大利益。在他看来,和辽国的战争肯定无法避免,目前自己的军队自保有余,进取不足。而流求现有的两万水师,三万五千陆军已经到了这个小国承受的极限。在大宋移民没有大规模流入之前,议事会、国财两相府根本无法接受扩大军队数量的建议。
帮助源氏训练一支骑兵,在张笑看来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这些年大力从大食进口和占据辽东后,合格的战马,在数量上已经早不是什么问题。扶桑人坚韧的性格,加上正规的训练,张笑预计最多一年,在辽东就能多出一支拥有足够战斗力的兵团。
在兵相府的远期作战计划里,要彻底解决辽国。至少需要三个步战兵团和六个骑战兵团,同时还需要一个随时能进行登陆作战的水师步战兵团。而有扶桑人提供的经费和极其听从命令的炮灰,可以大大增加对辽国的军事压力。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张笑说什么都不愿意让扶桑人拥有一支强大的步战兵团。而骑兵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除了在内战中炫耀一下外,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毕竟优良的战马,可不是他们那里能大量驯养出来的。
把接受培训的兵士在年龄上做要求,则是出于张笑另一个考虑。他希望在自己授意下,对这些少年针对性的教育中,能培养出一大批认同“徐福说”,并接受华夏子民身份的扶桑未来精英。也许在他们身上,扶桑会真正回到华夏民族大家庭中来。
因为这个协议,源义家晚了两天会扶桑,当他离开的时候,辽东书院的大手蹴球队来到了流求,准备和流球书院进行第一届书院大手蹴对抗赛。
张远作为辽东书院的现任山长和流求书院的前任山长,实在不好参加其中任何一支球队,但作为一个十一世纪橄榄球运动的狂热爱好者,他又无法接受自己不能参加比赛的境遇。
“大哥,你看这次的两书院对抗赛,咱们各领一支怎么样?……”
张笑坐在书房里,无奈的看着张远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诉说两个郡王参加比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