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锦书感觉自己运气未免太好,才想着怎样去挖墙脚,墙角自己却先塌了,当即带着李忠和秋云出门,去请那位祝先生。
来到会馆,发现这里冷冷清清,没住几个人。谢锦书一想也是,但凡有几个银子,谁愿意住这么简陋的房子呢?看来,这祝先生母子过得很是清寒。
谢锦书、李忠和秋云左右看了看,没看着祝先生,又走到后面院子里一瞧,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正在捆扎一箱一箱的书。台阶上,坐着一位双目失明老婆婆。看样子,这就是祝先生母子了。
谢锦书走过去问道:“请问,是祝先生吗?”
正在捆扎书箱的男子抬起头来,疑惑地打量着他们:“我就是祝天明,请问三位,有什么事吗?”
管家李忠连忙上前说明来意。
不料祝天明连连摇头:“可是我这就要回乡下去了,何况富贵人家的孩子我也教不起,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谢锦书说:“我们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需要祝先生来教,不会很费事的。”
祝天明冷笑道:“但凡是请我只教一个孩子的,那这个孩子一定非常顽皮。我祝天明才疏学浅,教不了,请夫人不要再说了。”
谢锦书说:“这个孩子,的确有些淘气,但是,他的父亲母亲不会任由他胡来的,你尽管放心,这个孩子,不会太难对付的。”一面说一面在心里祈祷,但愿李恒真如自己所说,不会太难对付。
祝天明看样子真有些读书人的倔脾气,不再理睬他们,只管收拾行李。
谢锦书说:“祝先生,我知道,你的老家离这里有二百多里路呢,路途遥远,你们又无车马,令堂行动又不方便,你这样贸然上路,天气又炎热,会不会把老人家累坏呢?”
一旁的祝老夫人开口道:“你们不用说了,我都劝了他好几天了,可他就是不听,非要回乡下去。我说,关家教不下去,可以换一家么,可他说,富贵人家的孩子都被惯坏了,他教不了,还不如回乡下去种地,省得为了几两银子受气。”
谢锦书说:“你们老家还有什么人吗?”
祝老夫人叹气道:“哪有什么人?只有几亩薄田罢了。当初,就是因为在乡下呆不下去了,我们才来城里找口饭吃的,可现在……”
“娘,你别说了。”祝天明很不高兴地打断母亲,“儿子不会叫你饿死的。”
“可是天明啊,你这些年一直都在读书、教书、考功名,早都忘了地是怎样种的了,回到乡下,你也不一定就比现在挣得多。”
“那也比看人眼色强得多。”祝天明狠狠地说了一句,拎起一个刚刚捆好的箱子,试了试捆扎得是否结实。
谢锦书说:“这么说来,祝先生到京城来,不只是为了教书糊口,还是为了应试?”
祝天明脸红了,谢锦书猜想,一定是他应试多年都没能中举的缘故。
祝老夫人说:“还应什么试啊,考了三次了,榜上从来都没他的名字。”
谢锦书明白了,这位祝先生,之所以携老母来到京城,是盼望着有一天能金榜题名,可是天不遂人愿,他考了三次都名落孙山,只得以教书糊口。但是,读书人的清高使他不愿意对那些富家公子哥儿低头,所以,在关家教不下去了,只能回老家种地去。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