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从汉奸到英雄> 第六十三章 汉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汉奸(1 / 2)

 ()<a>

百密一疏,当杨国权等人煞费苦心,为如何安全返回而百般设计时,何富仗着熟悉地形地势,也靠着些许运气,悄悄地溜出了村子,钻进了庄稼地,向离得最近的鬼子的据点奔去。()。

在抗战时期,**汉奸之猖狂,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其危害也是难以估计。这些人或为钱财,或为私**,或为怨恨,而忘记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卖国求荣,mai身投敌。

光1941年,国民党活动在鲁中一带的除奸小组就达到了两千余个,工作人员近七千余名,仅山东一地,对付汉奸便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汉奸的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杨国权还是低估了汉奸的危害性,但有过切身体会的**将领却是曾经屡屡哀叹:在自己的人民中间作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却反而左右支绌,被动挨打,委实难以理解。

抗日战争一爆发,汉奸,这个永远让真正的**人脸红的狗东西,便多得象走进一个管理不善的牧马场,随时都可能踏上的一脚马粪。又象南方黄梅雨天气里到处滋生、蔓延的霉斑。

淞沪会战中,最后导致中**队溃退的原因,乃是在于日军增援部队成功地从杭州湾登陆成功,立时陷中**队于腹背受敌之窘境。日军之所以将登陆地点选在出乎所有**高级将领意料之外的金山卫,便要首推汉奸的“功劳”。

奉命潜入金山卫的日军军曹山田武一,事后有这样的回忆:……我在接受任务时,感到了迷惑,我没有受过搜集情报这类事的训练,**话也讲得不好,可是同伴们都鼓动我,用轻松的口气告诉我这是一趟愉快的旅行。我们随身带着许多当地人喜欢的小礼物,糖果、烟卷、电筒、胶靴,还有为数可观的法币。我们都穿着便衣,从上海出发,自松江县,经金山县来到金山卫。住在一个姓陆的当地人家中。我敢肯定,这家姓陆的,接待过的**人,我们既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最后一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遍这里的海滩,这里的海面辽阔,地形开展,很方便大部队的集散、运动。我们和当地人平安相处,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进他们售出的物品(尽管这些物品我们也不需要),你就可以得到帮助,甚至满足你过份的要求。他们都知道我们是**人,而且正在战争状态,但是没有人向当地**或者警察报告我们活动,很安全。主人的儿子是我们的向导,向我们带一天路的价格是十元法币,这是个不低的价格,当时**的一个普通飞行员的月薪也不过三十元左右。他显然很珍惜这份工作,十分卖力和热情,有时候赤着上身钻进海中,快活地溅起一身水花,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们。我们随身携带的礼品发挥很大作用,将许多当地人联系到一些,通过众口,我们证实,防守这里的中**队是属于“杂牌”的地方武装,没有战斗力,不堪一击,而且防区远离海岸线,对登陆部队构不成威胁。为使我们的工作成果得到维持,我们又发展许多亲日分子,发给他们电筒和信号枪。约定暗号,规定联络时间,在登陆前几夜,金山卫一带海岸线,到处都可以看到电筒的光柱和信号弹,像夏日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这种景象,连飘泊在海上的帝**队都能清晰地看见,这是一个海军陆战队士兵亲自告诉我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