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宋时雪> 第九十二章 挺起一身傲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 挺起一身傲骨(1 / 2)

宋时雪 雪山飞机 更新时间 2021-08-21

 原来章惇与苏轼还有此等渊源、此等恩怨纠葛,真是令人叹息,李三坚听完曾布讲述后,心中是惊讶不已。</p>

苏轼早年与章惇关系甚密,两人是一见如故、相交甚得,成为了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知交好友,两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情同手足。</p>

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宋元祐之前均是如此,关系好的不能再好了,穿一条裤子都嫌肥。。。</p>

已故宰相王珪因忌恨,利用苏轼所作的诗句,给苏轼安上了“不臣”的罪名,苏轼也因此被下了大狱,并差点死在狱中,此就是“乌台诗案”。</p>

在“乌台诗案”之中,章惇已居执政高位,但章惇却不顾自身安危,全力营救苏轼,与王珪发生了激烈的正面冲突,最后在章惇的周旋之下,苏轼才安然无恙,苏轼为此对章惇是满怀感激之情。</p>

两人交恶始于元祐年间,苏轼重返朝廷之时,苏轼恃才傲物,说话有些口无遮拦,隔三差五的经常开章惇的玩笑,三番五次的,使得章惇心中逐渐产生了怨恨。</p>

坊间传闻,章惇是luan伦所生,章惇出生后差点被按在水中淹死。。。后被人劝阻,才捡回了一条命。</p>

因此章惇对其身世是颇为讳莫如深的。</p>

后章惇被贬黜至湖州为官,苏轼以一首诗相送,使得章惇勃然大怒,但当时并未发作。</p>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水云乡。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这就是苏轼所作的诗句,苏轼的原意本是在安慰章惇,但说者无心,听着有意,章惇为此心中是极为不快。</p>

其实这并不是两人交恶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政见不同,就是因为党争。</p>

章惇追随王安石,是变法的中坚力量,而苏轼却始终追随司马光等人,使得二人经常针锋相对的,苏轼大大咧咧的,并不以政见不同而交友,但章惇却是怀恨在心,最后对苏轼是恨之入骨。</p>

章惇最后得势,将苏轼是一贬再贬,使尽手段,差点将苏轼整死在流放途中。</p>

苏轼与章惇之间发生的恩怨纠葛,使得李三坚心中不断暗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p>

此时李三坚心中是异常纳闷,纳闷曾布为何对自己谈起这些往事?</p>

李三坚是什么人?一名不足十七岁的少年书生而已,虽从前在学子当中闯出了一些名头,如号“李句读”,并且其中还多少有些调侃的意思,虽李三坚锋芒稍露,但对于曾布此等人物来说,李三坚就是一只蝼蚁,甚至连蝼蚁都不如,连眼皮都不会抬一下的,更何况李三坚目前贡举落第,而落第的举子不如鸡。。。因而此时曾布为何如此,使得李三坚心中是万般疑惑。</p>

“就是因为此,在下就。。。就下第了?”李三坚虽心中对此有疑问,但随后犹豫的问了另外一个问题。</p>

“是也不是,不完全是。”曾布答道。</p>

李三坚闻言沉默不语,章惇当政,并且李三坚通过曾布了解到,章惇此人性情较烈,心眼还小,睚眦必报的,如此,自己被此人黜落还不是很意外的,是有其前因后果</p>

的,以章惇与苏轼的恩怨,以章惇的性格,岂能容忍苏轼的门下弟子朝中为官?</p>

而同时李三坚也终于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苏轼为何莫名其妙的将自己逐出师门。。。</p>

是苏轼为了保护自己,是苏轼为了让李三坚顺利及第,除此之外,李三坚找不出任何其他理由。</p>

恩师他老人家不知现在怎样了?李三坚心中暗暗感动,从前心中对苏轼的一丝怨怼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p>

可正如曾布所言,苏轼此举没有半点用处,李三坚一样被无情的黜落,同时李三坚已经引起了章惇的注意,那么李三坚此时已经是身处险境了。</p>

李三坚此时身上忽然感到一阵寒冷,冷汗已经打湿了背上的棉袍。</p>

要知道章惇此时要对李三坚下手,就跟捏死一只蚂蚁差不了多少。。。</p>

要不干脆找个机会,带着自己家人就此离开京师,逃之夭夭?李三坚心中暗道。</p>

李三坚随后就立即否定了自己这个想法,若章惇真的想下手,那么李三坚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是死路一条。</p>

“李解元。”曾布见李三坚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于是微微一笑问道:“李解元今后有何打算?”</p>

曾布顿了一顿又问道:“或者。。。或者李解元心中有何抱负?”</p>

“下第之人,哪里敢言抱负二字?”李三坚闻言苦笑道:“要说打算,那就是在下目前只想为温饱而奔波。”</p>

“呵呵”曾布闻言笑道:“李解元不必如此,老夫有两条路可供李解元择选,不知愿否?”</p>

两条路?李三坚闻言起身拱手说道:“请曾公明言。”</p>

“一则就是特奏名进士,二则就是老夫举荐你前往他处为官。”曾布捻了捻胡须说道。</p>

“特奏名?举荐?”李三坚闻言诧异的问道。</p>

宋通过科举省试,谓之正奏名。而与其相对应的就是特奏名,特奏名又名恩科或恩榜,就是朝廷赐予屡试不第或者年迈举子出身或官衔,安抚、笼络天下落第士子之心,使他们不会心生怨怼。</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