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国人接受新兴事物的观念之快,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华乐超市第一天开门纳客,其火爆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人,全是人,整个超市都快爆棚,以至于叶全等人不得不限制人数进场,出去一批,放进一批,而后门的货物供应也是车水马龙,大批的货物填进去,没了,继续填,又没了,其吞吐量之大,以至于一车车紧急调来的货物,扔进超市里连泡都不冒一下。
国人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但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节约了一年的国人却在一两天之内花光一年的积蓄,似乎压制了一年的购买,都在过节这一天而得到释放。
沈乐能预料华乐超市的成功,但也预料不到会出现如此的火爆盛况,他还是小看了国人的购买力,小看了国人的消费水平。
超市在下午6点就关门打烊了,比晚上9点30关门提前了3个多小时,没办法,再怎么调货,都不够人们疯狂的采购,不到一天的营业额大致统计出来了,而统计出来的营业额让所有华乐的高级主管目瞪口呆,18万!
18万,还不是超市全天的营业额,如果不是货物出现断档,相信第一天的营业额将会呈几何数字增长。
华乐所有的高级主管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纷纷拍掌相庆,而此刻的沈乐,却躲到了一边,找了个很清静的地方坐着,他需要冷静一下,需要放松放松。
没人知道他所面临的压力,在物价还没有完全开放,商品流通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在中川省会城市打造中国第一家超市,其压力可想而知。
这也是沈乐一再强调老黑从私企、个体户那里建立商品流通渠道的原因,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初,物价的控管相当的严格,而且,国营厂家大多商品还属于计划商品,根本无法自由大宗采购买卖,即便能获得一些批条,也没什么利润可言。
赚少了赔本,赚多了就是投机倒把,沈乐掏干了全部身家,自然不愿意赔本赚吆喝。他只能冒险从江浙、沿海一带的私人企业,乃至手工作坊里购进大宗商品,不但如此,还得花相当一笔钱用来包装,使所有从私企采购的商品看上去比国营还国营,还要精美。
即便这样,沈乐心里还是没有底,他预计不到月人平工资只有几十元的国人有多少购买力?也预计不到这些杂牌商品能不能得到国人的认可?更预计不到以超级市场这种新型商场面世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他终于可以大大的松一口气,他不用再提心吊胆,不用再为超市的生存而担心,从今以后,他只担心这家超市的大门要更换几次?只担心超市是不是每天不到营业时间结束就卖断了货……
此刻,天台办公区域一团忙碌,老黑正跟一群来自江浙的厂家代表唇枪舌战,不时的,还要停下来出去接听电话。老黑都快忙晕了,根据沈乐的授意,以后超市所有的供货,都以压一批结一批来结算,换言之,所有的供货商都得为华乐超市压上一批价值不得低于2万元的货物,美名其曰入场费。
在习惯全款结算、至少半款结算的八十年代初期,动辄压货上万,足够令一些实力不够的小厂家破产。
老黑也不管厂家这么闹腾,一直坚持压款结算方式,并为那些实力不够的厂家出主意,没实力不用怕,没钱也不用担心,贷款,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扶持私营、个体产业,鼓励贷款,现在,有了这么好的销售平台,销售渠道,自个儿找关系贷款去吧。
当然,不愿意贷款也没关系,直接结完帐出场就是了,以后也别想在为华乐供货了。
老黑扔下一句话,让众厂家代表自行考虑,也找了个地方躲到一边躲清静去了。
老黑溜人,叶全这会儿也忙得晕头转向,刚把一天的工作总结会议结束,中行银行经理就来了,一是拉存款,二是拉贷款。
对于贷款,沈乐早有授意,来者不拒,现在,正是需要大把用钱的时候,银行主动找上门来,不贷那是犯傻。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民众贷款创业的时候,甚至是低息,无息贷款,但那时候的人还很淳朴,很多人思想都转不过弯,压根就不敢接这送上门的钱,总觉得白送的钱烫手。但对沈乐来说,这钱来得太是时候了。
有华乐公司下面的超市打场面,叶全很轻易的跟银行达成协议,第一笔两年期限30万无息贷款到手。
叶全前脚把拉到大业务的银行经理送走,又躲开N个想跟他拉关系的,套近乎,想走后门的关系户,但跟着,他却亲自把逛完超市,累得不想动的沈君怡请进办公室。
刚开始沈君怡还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华乐的负责人找她做什么?但碍于礼貌,她还是跟着叶全进了办公室。
沈君怡这一进办公室,足足待了两个小时才出来,出来的时候,她面上不但洋溢着笑容,手里还多了个厚厚的文件袋……
就在众人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天台一角一处很清静的地方,沈乐懒洋洋的靠在加有软垫的藤椅上,此刻,他眼睛微微闭着,脑袋微仰,很舒服的枕在安红那饱满的胸脯上,正在享受俏保姆那娴熟而又温柔的头部按摩。
只是,安红按着按着,动作却越来越慢,越来越轻,有好几次,她都停了下来,一副神思不属的样儿。
经常享受头部按摩的沈乐自然感觉到了,不由出声问道:“红姐,你是不是累了……”
“哦,没有,我不累……”安红醒过身来。
“不累你就重点呀,一点感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