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蒲公英现象(2 / 2)

2009年11月初,在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上,几乎每30部动漫短片中就有8到9部出现蒲公英的大特写:那随风飘逝的蒲公英种子,飘忽着自恋、唯美、迷茫、童真、幼稚、浪漫

而骷髅头现象可谓是蒲公英的反面极端:海盗、武侠、黑暗、城市火拼、暴力犯罪、刺激打斗。这一路的动漫短片也为数不少,不仅表现手法雷同单一,思维水平也仅停留在渲染武侠情结上。

2009年年初,《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电影仅在上映十多天内就创下了超过8500万元的票房收入。这部总投入600万元的FLASH电影,创造了国产小成本动画影片的票房神话,其业绩超过了同档期上映的进口动画片《闪**》《马达加斯加2》等好莱坞动画大片。国产动漫电影似乎迎来了它的繁荣期。尽管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纷纷上马动漫项目,但在很多动漫产业基地,投入大、收效快、盈利模式看似清晰的大项目,实质上都搞成了商业地产项目。而作为产业链中重要的内容部分,包括原创漫画、动画的制作,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009年,中国国内有四、五百家动漫企业,但真正能进行动漫原创的企业少之又少。中国的几百所高校所设立的动漫专业,大多在动漫技术方面着力较多,培养方向多为技术型人才,极少有动漫创意人才、营销人才,这已成为制约中国动漫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产品是被划入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于是就很想通过动画片来告诉人们一些东西,往往就变成刻板的说教和意识形态的灌输,娱乐性和趣味性严重不足,限制了产品本身的发展。由于总想教育别人,创作者的姿态往往居高临下,使得国产动画片与好玩好看的国外动画片相去甚远。

蒲公英现象-专家评说

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秘书长金城认为:蒲公英乱飞,不是因为中国动漫创作者没有独立的思维,而是被急功近利的动漫投资逼得丧失作者追求。动漫投资处于急功近利状态,不注重前期的原创,只注重完成数量和速度。很多动画企业为拿到政府政策补贴,重动画的量而不重视质,原创人才的生存条件远不如一个技术操作人员,很多原创人才被迫改行,导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