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名义上是为了检讨自己的过失,实际上是为了展示夏国的强大。</p>
到了正式大会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照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一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p>
礼毕之后,夏禹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p>
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p>
大家都明白禹的本意,一个个都表示敬服,以夏国为王国,根据国土大小,其他诸侯国自降为公国、侯国、伯国或者子国,自此皆以夏王国为尊,若是其他诸侯国发生争端,皆由夏王国居中调停。</p>
大禹在位四十七年之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想要寻求接替之人,而他也遇到当年同样的问题,朝中一派支持当年与他一同治水有功的伯益,另外一派则是支持大禹的儿子后启。</p>
这些年虽然大禹成了人族共主,但民间总有传言说自己得位不正,是自己逼虞舜将共主之位禅让给自己,而且还想破坏上古传下的禅让制度,将人皇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后启。</p>
若说后启的才能,与伯益不相上下,甚至还隐隐超出,不管从情还是理上,后启都是更好的接班人。</p>
奈何民间传言甚嚣尘上,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反对后启接任帝位,大禹为了堵住百姓悠悠之口,决定在都城安邑进行封禅仪式,将帝位传给伯益。</p>
这一日,大禹在阳城中央已经建好的封禅台上举行禅让仪式,将人族共主之位传给了伯益。</p>
在大禹身上,多宝花费了不少心血,自然也前来见证大禹功德圆满证道之日。</p>
“寡人在位共计四十七年,如今自感身体日衰,精力远不如往日,不敢再强占共主之位。</p>
伯益与子契辅佐寡人治水有功,这些年伯益在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上颇有建树。</p>
而且伯益能够劝谏寡人,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p>
</p>
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寡人受益匪浅,每每觉得自愧不如。</p>
今日伯益接任人族共主之位,定能带领人族再创辉煌,望诸位大臣尽心辅佐,时时能在他耳边劝诫。”</p>
“陛下,伯益日后定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若是不能胜任人族共主之位,定会选择德才更高之人接任。”</p>
伯益受封之后,禅让仪式已成,天道认可大禹功德圆满,降下海量功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