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便摆了摆手道:“你们不必侍候了,都退下吧!”</p>
“喏!”几个胖丫头答应一声,将东西放在一边,退下堂去。</p>
萧颖向杨集望来,见他有些心不在焉,便关心的问道:“郎君,是不是国事不顺?”</p>
“是有一点。”杨集想到巨大的粮食缺口,顿时食欲大减,他停了筷子,将目光看向了妻子。</p>
“出了何事?”萧颖也不吃了,一双美眸凝视着丈夫,柔声问道:“能不能和我说说?”</p>
杨集沉吟半晌,便问道:“粮价现在是多少?”</p>
“稻米是一斗四十五钱左右,小米和黍子在三十钱浮动,而麦子最便宜,可卖价也是二十钱。”萧颖和养尊处优的贵妇不同,她如今不仅是“王府集团凉州大区经理”,而且经常出去了解民生、民情,很了解凉州的情况,一听丈夫询问,随口便将最新粮价报了出来。</p>
“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啊!”杨集听得更愁了,他记得天下年年大稔,关中斗米不过是三四钱,即便是遇到灾年,也不过是五六钱。可是凉州这边的粮食,竟然超出了十倍之多,简直是件骇人听闻之事。【注】</p>
萧颖这才明白丈夫为什么忧心忡忡、吃饭也没胃口,原来是担心百姓的吃饭问题,她想了想,便说道:“丰年粮价下跌、歉收之年和灾年粮价上涨不是很正常吗?要是粮食多了,大家的日子就会宽裕一点;要是粮食不足,大家日子就紧凑一点,千百年以来,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郎君何必这么担忧呢?”</p>
“道理是这样。但是凉州有几十万人要靠官府吃饭呢!”杨集叹息一声,苦笑道:“如果官府解决不了他们的吃饭问题,他们饿疯了就会造反。至于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困难,他们是不会考虑的。而我作为凉州的大头目,怎么可能不担心呢?”</p>
“其实百姓只要活得下去,就没有人想着去造反。关键在于官府是否赈济得力、是否努力过,要是官府明明有粮、却不肯拿出去赈济,那才会逼人走上造反的绝路。”萧颖默默的看了杨集一眼,说道:“我有几点想法,不知当不当说。”</p>
“自然是当说了!”杨集可没有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概念,而且后宫的女人,本身就是政坛中的一员,基本上是不存在不干政的皇后、妃子。如果某个人傻乎乎的不干政,那么冷宫就是她养老的地方。</p>
</p>
其实杨集也知道从古至今的皇后、妃子,越贤明干政越深,比如说独孤皇后和长孙皇后,她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区别的是独孤皇后是一心为公、大公无私,做人做事都遵循律法、规矩,从来没有把无能的外戚提上高位,甚至儿子犯法了,也支持、鼓励杨坚依法处置。</p>
而长孙皇后在杨集眼中,贤明是另一面却是极度自私自利、做人做事毫无下限,因为朝中凡是有什么好处,长孙皇后都往娘家里捞。甚至还利用她熟知李世民性格特征的优势,教她兄长以退为进,从而使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深信不疑。更过分的是,她的异母兄弟长孙安业参与了一起谋反案,而且还是谋反的主谋之一,从法理上说,哪怕诛九族也不为过,可是长孙皇后不仅求情了,还支持长孙安业继续当官,最后还当到了兵部尚书。由此可见长孙皇后干政之深,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地步。</p>
卫王府虽然不是皇宫,但是杨集也不希望自己的正妻当个毫无心机的傻白甜;如果萧颖变得了傻白甜,她极有可能日后的社交过程中,给卫王府这个“大家庭”招来天大的麻烦。所以杨集鉴于自身地位、自身处境,一直鼓励他的老婆了解政、懂政、知政。</p>
“郎君要是不想麻烦朝廷,可以发挥凉州的地势优势,多用一些吃不了穿不了的瓷器、金玉器物,换取草原人的牛羊,然后屠宰制成肉干,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既能充实自身,又能减少的草原人的粮食,可谓是一举两得。不过肉干也只能解决一时的粮食不足。若想获得大量粮食,还得靠对外战争来掠夺。而据我所知,阿耶当凉州大总管的时候,他就老是带着士兵反掠夺草原,每一次都满载而归。”萧颖看了丈夫一眼,抿嘴轻笑:“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郎君也可以这么做啊!”</p>
“其实我也有这个打算!只是这个对手不太好找。”杨集忍不住笑了起来,向萧颖说道:“西域各国都比较小,打起来比较轻松;可是作为进军西域后勤重地的凉州,底子薄,若是依靠关中供给的话,那几千里长补给线,足以把大隋拖穷、拖垮,正因如此,所以大隋的西部战略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凉州产出之粮能够供应十万大军一年之需。不然的话,哪怕打下西域,我们也后续无力、无力实际占领西域,最终的结果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我这个时候若是进军西域,固然能解燃眉之急,可也打草惊蛇、后患巨大。”</p>
“其次是吐谷浑,可是冬季将至,我军士兵未必受得了上面的天气。而且战争一旦开启,便无法停止了。要是长期作战的话,即便我把牺牲将士的抚恤、武器的损失通通抛开不算,单是粮食消耗这一方面,就不是凉州所能承受的。”杨集注视着萧颖,摇头道:“这样不仅解决不了粮食问题,反而将问题进一步闹大。”</p>
萧颖摇了摇头:“郎君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说的对外战争,指的是突厥。”</p>
杨集仔细一想,笑着问道:“你说的突厥,是不是夹在东西突厥、薛延陀之间的阿史那怀德?”</p>
“对!就是他了!”萧颖嫣然一笑:“西域和吐谷浑不能动,而东西突厥都是大隋臣子,唯有阿史那怀德仍然以突厥正统自居,并且扛下了与大隋为敌的大旗。他既然以突厥正统自居,那么步迦可汗进攻凉州这笔血债,他自然也要背。若是郎君以反击为名进攻阿史那怀德,既合情又合理,同也能给朝廷和国民一个满意的交待。”</p>
“阿史那怀德这个‘老朋友’,确实是我最理想的掠夺对象,但是东/突厥呈现出双雄对峙的格局,此时若是打他,岂不是白白便宜启民可汗了?”这几天有空闲的时候,杨集也和阴世师、杨善会等人谈过周边局势。启民可汗以隋臣自居,狐假虎威的逼迫生活在北部的铁勒各部,除了和启民可汗有仇的斛薛部,余者纷纷投降启民可汗,使他的实力又逐渐强大起来,若是大隋放任不管,迟早又会变成大隋北方的威胁。</p>
至于和启民可汗为敌的阿史那怀德,吸纳了斛薛部以后,便退到西北方的剑水一带,与契骨部生活在一起,总人口约有六十万左右。</p>
东/突厥现在双雄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两者都在蓄势待发,为统一东/突厥之战做准备。</p>
杨集这个时候要是去打阿史那怀德,所获粮食或许能够解凉州的燃眉之急,可获利最多的还是启民可汗为首南部东/突厥,故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萧颖这个打阿史那怀德的主意,不是什么好点子。</p>
萧颖微笑道:“郎君只是要粮食而已,又不是消灭阿史那怀德,这有什么好担心的?”</p>
“战争讹诈、左右谋利?”杨集总算是明白萧颖这只狐狸精的意思了,东/突厥南北二部现在处于一个十分关键、十分微妙的阶段,而启民可汗因为他杨集的缘故,大隋王朝对他的信任远不如史上那般,对于启民可汗的敌意极深,否则当初也不会迫使启民可汗出兵与步迦可汗的偏师大战了。</p>
这也导致启民可汗对大隋更加恭敬、更不懂大隋的态度,如果他此时率军北上,不明隋朝态度的启民可汗未免遭到南北夹攻,还不得恭恭敬敬的纳贡?</p>
要是启民可汗不识趣,杨集完全可以向阿史那怀德释放“善意”,阿史那怀德想必也是欣喜若狂,然后想尽办法来改善大隋与他的关系。而启民可汗眼见大隋和他的敌人阿史那怀德“化敌为友”,还能淡定才有鬼了呢。</p>
这样一来,甚至连仗都不用打,就能从两边捞取无数好处。北上之时,要是穿过大湖区,那又是一波好处。</p>
杨集之前只考虑着以暴力的手段去干阿史那怀德,所以顾虑重重,一经萧颖点醒,这才恍然大悟。</p>
既然能够依靠大隋的威名和影响力去捞好处、去吸食东/突厥两部的骨髓,那还打个屁啊!而不打,自然就不是助纣为虐了。</p>
想到这,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对着萧颖暧昧一笑:“娘子解了这个老大难题,为夫我无以为报,今晚只好鞠躬尽瘁、为民捐jing了。”</p>
————————————</p>
【注:前文说关中斗米三四十钱,其实是我犯下的一个大错误。事实上,开皇五铢价值高、购买力强,粮价在斗米三四钱之间浮动,这一现象持续到了大业中期。后来天下秩序大乱,世家门阀、官员、地方豪强纷纷铸私钱,利用大量私钱、劣钱大量疯狂掠夺民间财富。最终导致大隋王朝的金融体系、信用体系因此崩溃。</p>
虽然很多史书都说是杨广自己在铸造私钱,可是又有一些史料说杨广以血腥、残酷的方式屠杀大量铸私钱的人,这两种自相矛盾的言论,我认为是急于加重杨广暴君之名,而闹出来的尴尬。再加上杨广死了、大隋亡了,所以修史之人显然也不在意了,反正只要起到黑杨广、当权者高兴的作用就够了。</p>
而那一个阶段,杨广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绝对掌控、也失去了民心,他杀的铸私钱者不管是‘棋子’也好、幕后真凶也罢,全都没有意义了,杀戮不但没有起到“救市”的作用,反而令岌岌可危的大隋乱上加乱、雪上加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