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新一期的《科幻世界》就上市了。</p>
大部分读者照例先找到最新的《深空》看完,然后再看其他的文章,不过这次的《深空》结束之后,读者们发现后面附了一段话。</p>
这段话的内容大概是说于东近期在筹备写一本跟火星有关的小说,但是缺少资料,邀请热心读者提供资料。想要提供资料的读者,可以将资料整理好寄往杂志社。</p>
“火星?火星好!”</p>
“火星在哪儿来着?”</p>
“火星是迄今为止我们了解到的最有可能移民的星球,于东不会写我们移民吧?”</p>
“说不定是个灾难片,然后全世界人移民火星。”</p>
这一期的《科幻世界》一出来,关于火星的讨论就起来了。</p>
其实并不是每个《科幻世界》的读者对火星都是了解的,大部分人对火星的了解都比较浅表。所以看到这期杂志后,能提供资料的人不多,反而对火星感兴趣的人多了起来。</p>
书店里面关于火星的书籍突然不再无人问津,平时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多了一个火星。</p>
火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让于东要特意为它写一部小说呢?</p>
一开始,关于火星的话题只是在科幻迷们中间流传,但是渐渐的,路人们发现,好像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火星。</p>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讨论火星?</p>
是火星出了什么事情么?</p>
有人说,火星是最有可能移民的星球。</p>
后来变成了,地球人有移民火星的希望。</p>
再后来,变成了我们可能要移民火星了。</p>
这些年,移民外星球这个话题从未断过,特别是前几年,总有各种各样的消息说人类要走出地球,虽然都是假消息,但是却留在人们的脑子里面。</p>
火星火了,成了真正的火星。</p>
就连杨萧都没有想到,她当时只不过想要给于东的新书做做宣传,顺便把于东新书跟杂志绑在一块儿,却没想到一下子带起了人们对火星的兴趣。</p>
杂志社这边也收到很多读者来信,其中有不少都是关于火星的,不过有用的资料很少,大多都是在问于东的新书是什么方向的。</p>
还有更离谱的,有的读者因为新一期的内容对火星产生了兴趣,但是到书店找了一圈都没有发现关于火星的资料,所以特意写信过来问杂志社这边能否寄一些资料给他们学习学习。</p>
谭锴把这信拿给杨萧看的时候,杨萧差点把嘴笑歪掉。</p>
这些读者,都是人才。明明是募集资料,他们倒反过来找杂志社要起资料来。</p>
不过这倒是让杨萧想到了个好点子。</p>
她提议从读者那里收集资料主要目的就是绑定于东新书,至于能不能收集到资料,她本来就不抱希望。</p>
试想一下,读者们再厉害,能有科协那些老师们厉害么?所以,即便读者们提供资料,也比不上科协那边提供的。</p>
现在看到大家因此对火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转念一想,得,干脆开个火星专栏,给读者们科普科普跟火星有关的知识。</p>
这样的话,就能把自己造出来的热度再蹭回去,而且这种科普知识的举动也能为他们杂志加一些形象分。</p>
有些人不是说科幻不好么?那行,我们就顺便把科普的事情也做了。</p>
之前杂志不是没有做过科普内容,但是篇幅小,内容少,而且做得并不认真,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谬误。</p>
所以这次杨萧决定,把科普这块认认真真给做起来,不但要做得严谨,还要做得有趣。</p>
最好能跟时下比较受欢迎的小说结合。</p>
于东的新书还没有出来,没关系,《深空》不是正在连载么?《深空》里面涉及到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可以科普的实在太多了。</p>
黑洞、虫洞都可以拿出来聊聊,等到火星这块的知识科普完就开始科普这些。</p>
也不会太麻烦,去找科协的老师们帮帮忙,这类文章很容易就出来了。</p>
……</p>
于东回到上沪待了没两天,吴常新就打了个电话给他。</p>
接到吴常新电话的时候,于东还有些意外,想着是不是学校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完,却没想到吴常新告诉他,金陵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长朱建英派人送了一份资料过来,全是关于火星的。</p>
“资料还挺多,我掂了掂,得有十几斤。”吴常新语气很兴奋,“他打电话过来,问我你是不是需要火星的资料,可把我问懵了,听他解释后我才知道你在《科幻世界》上登了消息。倒是把我搞得不好意思了,你的事情,我还没他知道的清楚。”</p>
于东笑道:“是《科幻世界》的杨萧社长登的消息,我就是没想到这事会惊动到金航。”</p>
“我也没想到,他还挺热情,说有什么其他需要只管告诉他们,他们一定帮忙。于东,我是这么想的,人家这么热心,咱们好歹感谢一些对方,你回头如果有时间可以打个电话给朱校长,表达一下感谢。”</p>
“这是应该的。”</p>
不仅如此,于东准备在小说前面写一份感谢信,把这次提供了资料的单位都感谢一下,如果他们学校送来的资料能用得上的话,到时候把他们也加入到感谢信里。</p>
“行,我把他电话报给你,你记一下。”</p>
“嗯,我找纸笔。”</p>
记过了朱建英的电话,于东跟吴常新说让他帮忙把金航给的资料寄到上沪来,然后两人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p>
跟吴常新聊完之后,于东就跟朱建英打了个电话。</p>
听到是于东,朱建英挺高兴的,跟于东说还需要什么资料只管提不用客气,并且邀请于东等到开学的时候有时间去他们学校做客。</p>
“能帮到你我非常高兴,我知道,对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咱们这边做再多研究,都不如你写一本小说来得有用。只有把科学知识普及这块做好,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这个行业中来,我们这种学校才有存在的意义。”</p>
朱建英说话很谦虚,于东当然也不能自得,“朱校长过誉了,科学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你们这些专业人的努力。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能献出一点微薄之力已经非常满足了。而且,没有你们的努力,我们的小说也无从写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