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碰撞()
袭占营地只是战争的开局,在此之后,汤森针对马奇骑兵的设伏才是关键的重头戏。
大战靠谋划,小仗看挥,袭击讲究分秒必争,红色帝国的战争理论也很注重这点,所以在此战,汤森对部队的要求就是先敌到达、先敌展开、先敌攻击
战场选择在距离马奇主营地三十里处的一个缓坡,距离最近的北营不到十五里。这个距离还不到准备作战的心理红线,所以敌人除了派出侦察兵探路之外,不会有更多的作战准备。
这也体现出汤森的阴损狡诈,因为走在这个缓坡上,侦察兵既能够清晰的看到南营燃烧的浓烟,也能看到北营的概况,关心则乱,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而且在普通人看来,这个缓坡真不是设伏的好地方,它长不到六十米,高不到二十五米,而且是一条直路,路宽不到四米,路两侧没多远就是与行进方向垂直的陡坡。总之,这里既没有开阔地安排弓箭手,也没有可以固守的险要地势,甚至满地青草连火都放不了。
但汤森偏偏就选了这里做战场,他每个环节都打在敌人的心理盲点上
因为受地形限制,一百二十人已经是潜伏的极限了,就是这个人数,还要把不少人挂在两侧的斜坡上,当然他们都是汤森最拿得出手的老底子部队——三十个近卫、三十个长枪手、二十个弓箭手,其他的全是轻步兵。
在强大的伪装潜伏能力帮助下,几组马奇人的战场尖兵就像睁眼瞎一样打汤森等人身边路过,然后无比激愤的冲向了前方的原野,就是没现草皮下灌木还藏着一支部队
正午时分,姗姗来迟的马奇人骑兵出现,他们以纵队方式抵达缓坡。
不愧是马奇部落最精锐的部队,即使前面有尖兵探路,他们依旧习惯性的保持着战地警惕——整支部队大致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骑兵队形很整齐,每排并列四骑,共有二十多排;后面是相同数量的骑兵,但队形要稍微散乱些。
两拨人之间有三十米的间隔,这里是留给异能师和指挥官的安全位置。
这种队形简单但有效,可以应付任何方向的突状况,而且也利于指挥和展开。但遗憾的是,这些优势并不包括在上坡路段遭遇突袭——领队的马匹上坡时可以因情况而变换度,可后面的人因为视野不良只能亦步亦趋,这必然造成连锁拥挤现象。
更重要的是战马上坡要用小步,虽然这种马匹体重过六百斤,但身上的载重也不轻,不可能在这里还保持度优势,所以马上的骑手也很难对突敌情做出恰当反应。
就在领头的一排战马驼着两百多斤的重量、喘着粗气走到距离坡顶十五米距离时,一声冷酷坚决的命令声响起,只有一个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