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全科医师> 第2044章 听都听不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4章 听都听不懂(1 / 1)

全科医师 二毛君 更新时间 2022-06-01

 第2044章 听都听不懂 脑干出血,5毫升就已经算是大出血了,相当于大脑其他地方100毫升以上的血量。 10毫升,可以说,在过去是没得救了。 幸亏这里是安泰医院,并且是安泰医院的神经内科,而且还有刘牧樵在场。 宗师级别的穿刺大师。 不过,刘牧樵听到赵一霖问,还是说了实话,“谁知道呢?我们只能是拼一拼了。” 脑干穿刺,至今还是只有刘牧樵能做,成功率大约是6成左右,这种10毫升以上出血量的,成功率可能只有4成。 因为,成功率,关键的不是穿刺技术的本身,而是疾病程度。 穿刺,刘牧樵没有问题,他能准确穿到要穿的位置,而疾病到了终末期,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说到底,刘牧樵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邹庆祥已经做好准备,其实刘牧樵也没有耽搁时间,他认真看了CT片子之后,就从邹庆祥手里接过穿刺针,开始穿刺。 有些紧张。 或者说很紧张。 赵一霖手心都出汗了,他总以为下一秒,向丽芳的心跳呼吸就会停止。这种由基础中枢病变引发的心脏骤停,抢救的意义都没有。 邹庆祥的手有些抖。 抖得厉害的也不仅仅是邹庆祥,还有,张长弓等人。 平常,他们都是高手,穿刺别的病人,他们的手就好像是机械手臂,纹丝不动。 但是今天很糟糕,关键时候, 手都抖起来了。 幸亏有一个人没有受到情绪影响——刘牧樵。 他小心翼翼把穿刺针穿进向丽芳的后枕部下部脑干的位子。这里是生命禁区, 刘牧樵的穿刺针要在里面把血液抽出来, 严格讲,还是有运气成分的。 人的解剖结构大致上是一致的,但是,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变异,这种变异就不是医生能够掌控的。 穿刺到位了。 抽出来血液。 刘牧樵用了大约十分钟时间, 才把整个血液洗干净。 “下一步, 转到ICU病房, 请李毅操心了。”刘牧樵说完这话,又觉得不妥, “你们放心,我也会守在她身边的。” 赵一霖这才嘘口气。 他知道刘牧樵的救治水平,比李毅更厉害, 只是, 李毅是专业, 刘牧樵只是打打酱油。 “今天你刘牧樵必须守着, 等向丽芳脱离了危险你才能够离开。再说,李毅现在在三院, 赶紧把李毅喊回来。” 赵一霖在这个时候,算是履行了大主任的职务。 赵一霖做神经外科大主任,管理了19个科室, 事实上,具体的事务并不多, 协调关系可能是他做得最多事,平常装模作样检查质量, 其实并没有多少价值,这些, 各个科室自己都管的差不多了, 再说,还有医院医务部, 经常会下来检查和督促。 有一件事,赵一霖的作用大, 那就是科室之间有矛盾了, 就会请他出来调解,赵一霖的调解能力很强,大家也乐意听他的。 再说, 你不听还不行, 赵一霖有时候强势起来,谁见到了都怕, 有人说, 连孙涛都要让他三分。 在这个院子里,能够镇得住赵一霖的,只有一个人,刘牧樵。 所以,神经精神中心的管理,大家都服赵一霖的。 他有时候也拉偏架,有时候也不公平,譬如邹庆祥和吴迪有矛盾时,他就会帮着邹庆祥,你吴迪委屈了也没有办法。 不过,委屈的一方也不会总受委屈,赵一霖也会注意安抚,总体来说, 他还是比较公道。 今天,他的话算是一种安排。他很少会直接安排刘牧樵的。 刘牧樵其实不需要提醒,他会全力抢救向丽芳的, 神经内科, 刘牧樵的感情很深,当年向丽芳对他很好, 刘牧樵不能不记这个情。 向丽芳转运到了ICU1科。 转科很简单。安泰医院的病床是10多万元的高档货,转运病人根本就不需要挪动患者,推着床走就行了,并且每张床都有不间断的独立电源系统和氧气系统。 这种床可以支持呼吸机持续工作两个小时。 病人只用了10分钟就转到ICU,并成功移交了,整套监护都换成了ICU的,老万主任顶替上来了。 刘牧樵开了处方,给向丽芳注射了一支“生命一号”然后正式进入了ICU的治疗。 刘牧樵确实没有离开。 他每隔10几分钟观察一下病人。 平常跟随李毅的那些研究生都围过来,向刘牧樵请教问题。 刘牧樵欣然答应。 “好吧,问吧,顺便我也好考考你们。” 不过,问了几个问题之后,研究生们有些傻眼了,因为,刘牧樵的重症医学知识和教材上的有很大差别,有些并且是颠覆性质的。 这…… 李毅平常讲的,虽然也有超过教材的知识部分,但总体来说,还是能接受,即使与教科书上不同,也不是太离谱。 今天刘牧樵帮他们讲的很多都很离谱。 没听说肾上腺素可以5支一起打,即便是现在,他们还不敢用。 也没有听说洛贝林可以10支加在100毫升盐水里静脉滴注。 至于激素则更是离经叛道,24小时维持滴注。 这些与教科书都不相同,刘牧樵是哪里学来的? 没有人敢质疑。 “算了,你们别问了,我这些知识,对于你们来说没有价值,你们学不了,反而会让你们造成混乱。我这些知识,只有李毅能够听懂。” 这句话很实在,除了李毅,没有人刚用刘牧樵的方法,即便是刘牧樵的挂名徒弟聂伟,也不敢跟刘牧樵学。 刘牧樵的重症医学相当的超前,即便是李毅,也只能部分接受。 刘牧樵又去查房向丽芳,血压有些偏低,他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一个口头医嘱,推一支多巴胺。 在半小时前,向丽芳的血压是很高的,收缩压超过了180,现在的收缩压只有90,一般的医生会很高兴,这个血压表明颅高压已经解除。 刘牧樵要严格掌控血管的收缩功能,这是他抢救病人最为关键的一步,他要把向丽芳的收缩压调到110mmHg左右,这样,重要器官的灌注就会比较理想。 这是其他医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 即便是万主任也没有掌握,李毅有初步的理解。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