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p>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三国时,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p>
此后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由于战火的原因,又继续向南迁移,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当时中原氏族入汀者数以千计。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四川。”</p>
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于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台湾、香港、澳门、南洋群岛,甚而远至欧、美各洲。这是第五次大迁徙,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p>
客家先民东晋以前的居地,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上党在今山西长治县境,弘农在今河南灵宝县南20公里境上,淮南在今安徽寿县境内,新蔡即今河南新蔡县,安丰在今河南渭川固始等县附近。客家先民未必尽出于此,然此实为他们基本住地,欲考证客家源流,不能不注意及此。</p>
民俗博物馆的入口处,几乎一整面墙壁都介绍了客家人民的迁移史,其规模之大,牵涉之广,让骆天感觉到心惊肉跳,人类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左右摇晃,然后坚强地延续到如今,这是不幸,还是坚强?</p>
以前骆天来的时候,没有耐心看完这些资料,今天却觉得以前的自己太肤浅,这些,才是古玩真正的意义,刻画延续历史的命运,这才是古玩的真正使命。</p>
走进去,客家人民用过的家具,家具,祭祀用品等等,都一一地呈现出来,这些都真实地反应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p>
</p>
客家人对于丧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客家人祖先崇拜意识很浓,对慎终追远的事,十分重视”。一般丧葬仪规可分为葬、埋葬和葬后三个部分,或谓之三个阶段。一般实行二次葬!这一点从陈列出来的图文,还有祭祀用品的分类就可以看得出来。</p>
在家事厅里,骆天看到了水车,这里陈列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水车,还有镰刀等工具,这是因为客家人多住山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以水稻为最。客家地区的水田,近山用溪水,靠河用河水。皆以水车灌水入田。农家肥料,以“沤粪”或“沤火炉灰”作粪种,参上石灰肥田。稻谷成熟后,收割时,不雇工; 约左邻右舍的妇女,到时她们自带镰刀来田里帮助割水稻,这叫“帮工”。</p>
“走,骆天,我们到服装陈列室看看吧。”曾王爷吵着要过去,不愧是他的本行,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位曾王爷是三步不愿离本行,骆天倒无所谓:“好,去看看。”</p>
正好可以一探这位曾王爷的来历,到底是何方神圣。</p>
民俗博物馆的陈列物品价值并不高,主要反应生活状态,因此这里的衣物也大多是普通老百姓所用过的,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蓝、黑、白色最为流行。农村女子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有缝花刺绣,另加“颈链”、“腰链”和“牙牌”、“手镯”等服饰。姑娘梳辫,少妇盘髻。劳动者则多穿对补救短衫的,俗称褂哩。读了书的男子多改着西式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