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两个东西,谁也没有听过啊!</p>
张阳向下张望,就看到了他们穿着的,都是几层棉布,有的套了个皮质的马甲,他的朝廷成立得时间太短,统一的官服样式,还在刘若寒的手里试制着。</p>
张阳终于想起,在这个年代,还刚刚是黄道婆将先进的纺织技术带来不到几十年。</p>
黄道婆可以说是这个年代的织女,她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人。她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终于忍受不住,在一天深夜,逃到了一艘船上,到了海南崖县。</p>
淳朴热情的当地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他们先进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p>
但是,故土难离,在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已经成为一个老人,更加思念家乡,终于,她从崖州返回故乡,回到了乌泥泾。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黄道婆在她有生的最后几年内,将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回了家乡。</p>
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这些先进的工具,迅速得到普及,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也就是杭州附近,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p>
不过,在南方,只是一层层地多穿衣服而已,并没有后世的那种方式:在两层布之间,夹一层棉花。</p>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还没有棉衣,再冷的天气,也只是多穿一层单衣而已。而在北方,有钱人家则穿的是皮衣,没钱的,那就穿着单衣挨洞。</p>
</p>
看来,还是得自己将这项发明给拿出来啊!</p>
“棉衣就是在两层布中间卷一层棉花,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保暖效果。”张阳说道:“就好像吃馅饼,两边是皮,中间是馅。”</p>
“至于这些雪橇嘛,等我做出个样板来,你们就知道了。”张阳接着说道。</p>
虽然当了皇帝,但是,那种之乎者也的文字,张阳是说不来的,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张阳也不愿意说,所以,说的还是和平时一样的白话文。</p>
群臣逐渐散去,张阳留下了祖行知,这个雪橇,得让最近的平江造船厂的兄弟们加紧时间赶造了。</p>
张阳仔细地和祖行知说了雪橇的原理和样子,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两块长木板,前端拱起,在木板中间,有半个木鞋形状,脚正好可以伸进去。</p>
人在雪地上走路,之所以下陷,那是因为脚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太大的原因,而用长木板当作鞋底,这就加大了面积,而且,走路的形式也变成了滑动,这种雪橇,在雪地里,比人跑步还要快。</p>
张阳解释了一下,祖行知就明白了过来,到底是搞发明创造的,对于这个东西,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p>
不过,祖行知下来的话,就彻底颠覆了张阳对这个时代的人的智慧的理解,中国人民,果真智慧是无穷无尽啊!</p>
“皇上,既然这样可以,那么,我们不如造一种大型的战车,也装上这样的雪橇,利用蒸汽机做动力,上面再安放上大炮,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攻城时,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祖行知说道。</p>
张阳一听,两眼就直了,对方这是什么意思?想提前把坦克给造出来吗?那也太早了吧!</p>
“我在船厂见过李有财和赵家民,他俩除了制造出更加大型的蒸汽机,用于驱动战船之外,还制造了一种小型的蒸汽机,说是用来驱动马车,就可以不用马匹了。”祖行知说道。</p>
张阳不知道,两个发明家在闲暇之余,还爱捣鼓这玩意儿,有焦玉的先例,他手下的工匠,个个都变得喜欢搞这些东西。</p>
马虽然不用烧煤,可是跑几个时辰,就得歇息,所以,两人就想到了用蒸汽机驱动马车。</p>
而祖行知,则更进了一步,明确到要在上面加上大炮!</p>
“好,如果能够在半个月内成功的话,那我给你们几个每人发一百两银子的奖励!”张阳说道。</p>